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3 04:12

  本文关键词: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毛乌素沙漠 黄土高原 一阶差分 气候变化 玉米产量


【摘要】:基于1971~2012年榆林市气象数据和玉米产量数据,分析过去42年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玉米生长期内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利用一阶差分法、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各生育阶段气候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去42年,玉米生长期内热量资源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生长期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分别增加0.24℃/10 a、0.26℃/10 a和0.32℃/10 a,降水量、光照时数无显著变化。一阶差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全生长期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积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平均温度相关系数最大,全生长期温度每升高1℃,玉米减产835.5kg/hm2;与降水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每增加100mm,玉米增产364.7kg/hm2;与日照时数变化呈负相关,日照时数每增加100h,玉米减产325.8kg/hm2。各生育阶段中,出苗-三叶期至灌浆乳熟期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及苗期日照对玉米产量产生负影响,七叶-拔节期的降水和成熟期的平均最高温度对玉米产量产生正影响;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影响玉米产量的是抽雄-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平均最高温度、拔节期降水量、出苗-三叶期日照,模型能够解释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玉米56%的产量变化。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陕西省西安市气象局;
【关键词】毛乌素沙漠 黄土高原 一阶差分 气候变化 玉米产量
【基金】:榆林市科技局2015年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榆林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增产技术研究”(2015JH-Z0)
【分类号】:S162.53;S513
【正文快照】: 0引言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公认事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5次评估报告再次指出气候变暖,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变暖趋势尤为明显,并且较IPCC第4次评估报告结果有进一步升高之势[1]。气候变暖会影响到农业、生态、经济等一系列问题[2-3]。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军;刘英;韩晶;周忠文;车向军;姜惠锋;;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界限温度和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27期

2 高娟;马锋;曹梅;李敬媛;张建康;;榆林市近42年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陕西气象;2015年03期

3 侯艳林;姜文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要素对作物单产影响的模拟研究——以吉林公主岭玉米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年06期

4 王柳;熊伟;温小乐;冯灵芝;;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1期

5 屈洋;孟庆立;赵宁娟;张宇文;张华锋;;岐山关中西部半湿润区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种子世界;2014年10期

6 吕硕;杨晓光;赵锦;刘志娟;李克南;慕臣英;陈晓超;陈范骏;米国华;;气候变化和品种更替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8期

7 冶明珠;郭建平;袁彬;赵俊芳;;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及玉米温度适宜度[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10期

8 靳英华;周道玮;秦丽杰;;适应气候变化的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播种期[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10期

9 史文娇;陶福禄;张朝;;基于统计模型识别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贡献的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2年09期

10 吉相臣;刘昂;康玉侠;;铁岭地区降水量与玉米产量相关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均筑;气象资源特性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长江中游玉米高产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同化数据在气候适宜度区域化模型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01期

2 伍舒悦;吕小飞;李文莹;崔正果;王呈琰;王洪预;李秋祝;崔金虎;;氮磷钾肥料配施对松玉41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16年06期

3 吕海波;;关中地区玉米各生长阶段生理需温状况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24期

4 陈霞燕;王连喜;任景全;郭春明;李琪;李莹莹;;吉林省春玉米生产潜力及其敏感性分析[J];作物杂志;2016年06期

5 阿布都克日木·阿巴司;帕提曼·阿布都艾尼;王荣梅;阿依夏木古丽·阿不来提;;新疆喀什市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27期

6 任爱华;李亚飞;陶贞;张乾柱;徐鹏;杨冰;;河南省沁阳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怀药的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7 孙向伟;;2016年农业气象条件对河套灌区春玉米生长的影响[J];农业灾害研究;2016年09期

8 刘仁亮;刘卓;;玉米旱涝分析及防御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6年25期

9 陈涛;宋振伟;张明;闫孝贡;朱平;任军;邓艾兴;张卫建;;遮阴和种植密度对东北春玉米穗部发育和植株生产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10期

10 邵立威;罗建美;尹工超;刘树勋;;河北低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提升的理论与技术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娟;床晨阁;;陕西关中西部近50年10℃界限温度气候特征变化分析[J];农学学报;2015年06期

2 车向军;周忠文;张谋草;杜军;韩世昌;;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热量资源分布演变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32期

3 周忠文;刘英;张谋草;车向军;杜军;;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24期

4 李辉;姚凤梅;张佳华;郝翠;;东北地区玉米气候产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4年04期

5 姚玉璧;王瑞君;王润元;杨金虎;张谋草;肖国举;;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资源科学;2013年11期

6 吕硕;杨晓光;赵锦;刘志娟;李克南;慕臣英;陈晓超;陈范骏;米国华;;气候变化和品种更替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8期

7 蒲金涌;李晓薇;李蓉;;天水市1961-2010年积温变化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5期

8 刘洋;王占海;姜文来;肖碧林;雷波;;1956~2009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年02期

9 李克南;杨晓光;慕臣英;徐华军;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Ⅷ——气候变化对中国冬小麦冬春性品种种植界限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10 张立波;魏丽华;沈国强;;1961-2010年气候变暖对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影响分析[J];科技通报;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光磊;麦季氮肥运筹调控冬小麦—夏玉米两作体系氮素利用及氮肥残效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2 李小勇;南方稻田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力优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海龙;黄土高原地膜覆盖栽培玉米的产量与土壤生态效应[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永军;超高产夏玉米群体质量与个体生理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美云;热量限制两熟区双季青贮玉米模式及其技术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6 张吉旺;光温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辉,陶于祥;土壤、农业与全球气候变化[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0年04期

2 张可佳;气候变化不可逆转吗[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年10期

3 高广生;气候变化的本质与应对策略[J];今日国土;2002年Z2期

4 殷永元;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5 高云;毛留喜;程磊;;关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3年12期

6 雷 Wen,查尔斯 A.Lin;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J];水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7 ;气候变化的影响以负面为主[J];安全与健康;2003年05期

8 石缎花,David A King;气候变化科学:适应,减缓,还是漠视?[J];生态学报;2004年07期

9 邹晶;一次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研讨会[J];世界环境;2004年06期

10 石莉;新计算机模型再现千年气候变化信息[J];海洋信息;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迎;;把握中国在气候变化上核心利益[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2 沈永平;;加强与媒体的紧密合作扩大气候变化科学信息的普及与传播[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3 车振学;杜学胜;周康军;;气候变化对黄河防洪抗旱带来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徐寅杰;林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体系建设[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彭黎明;;广州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的调查[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6 王海华;刘春兰;陈操操;李铮;;加州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许慧慧;施烨闻;钱海雷;金奇昂;张莉君;张江华;郭常义;;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A];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庆先;;注重培养建设一支稳定、专业、持续的外交谈判队伍[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9 王长科;;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10 赵艳霞;;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和资料、成果共享[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贤纬;气候变化与金融业(下)[N];中国气象报;2005年

2 赵艳红;我国将设最高气候应对指挥部[N];北京商报;2007年

3 张静;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战略与行动项目将启动[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战雪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今起实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5 中和;我国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记者 赵庆国;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黄勇;驱散气候变化梦魇[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黄勇;中国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危机[N];中国环境报;2007年

9 柳艳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迈出坚实步伐[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黄勇;联大首次举行气候变化专题辩论[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t熺

本文编号:1022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22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