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玉米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表面定殖细菌解磷功能鉴定

发布时间:2017-10-17 08:27

  本文关键词:玉米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表面定殖细菌解磷功能鉴定


  更多相关文章: 玉米 AM真菌 植酸钙 解磷细菌 菌丝际


【摘要】:【目的】在田间原位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根外菌丝表面有无解磷细菌定殖,并对存在的解磷细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对其活化有机磷的能力进行检测,从而为更好地认识菌丝际土壤有机磷的周转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的玉米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田间埋膜方式从玉米根系周围收集AM真菌的根外菌丝,用蒙金娜有机磷固体培养基筛选菌丝表面具有矿化植酸钙能力的细菌,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然后提取细菌DNA,通过16S r DNA测序分析来确定解磷细菌的种类。分离鉴定的菌株先用蒙金娜有机磷固体培养基通过测定菌落直径(d)及溶磷圈直径(D)初步鉴定其活化植酸钙的能力,再用无菌的蒙金娜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确定每株解磷细菌矿化植酸磷的能力,并对溶液的p H进行测定,每个菌株重复3次。最后采用两室隔网根盒将分离纯化的解磷细菌回接至AM真菌根外菌丝,鉴定回接成功率,确定分离出的解磷细菌能否成功定殖于菌丝表面。【结果】从AM真菌根外菌丝表面分离得到了29株具有活化有机磷能力的细菌,分属于芽胞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氏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5个不同的属。通过有机磷液体培养进一步检测这些菌株活化植酸磷的能力,发现它们对植酸磷的矿化率为1.9%21.9%。其中假单胞菌属细菌的解磷能力相对较强,对植酸磷的矿化率达14%以上,液体培养基的p H值下降2 4个单位。将分离纯化的细菌回接至两室隔网根盒的菌丝室,培养30 d后,从菌丝表面再次检测到除假单胞菌属外的芽胞杆菌属(Bacill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细菌,另外还检测到贪铜菌属(Cupriavidus)细菌。【结论】在田间原位条件下,与玉米共生的AM真菌的根外菌丝表面有多种解磷细菌定殖,它们活化有机磷能力存在差异,其中以假单胞菌属细菌的解磷能力相对较强。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玉米 AM真菌 植酸钙 解磷细菌 菌丝际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1831,U140328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008130001)资助
【分类号】:S513;S182
【正文快照】: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能够与80%以上的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1],产生大量的根外菌丝来增强植物对移动性差的土壤养分(如磷、锌)的吸收[2],提高植物对干旱和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以及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胁迫的抗性,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启美,赵小蓉,孙焱鑫,姚军;四种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解磷细菌数量及种群分布[J];土壤与环境;2000年01期

2 邵玉芳;樊明寿;乌恩;郑红丽;邵金旺;;植物根际解磷细菌与植物生长发育[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3 郭婧婷;毕银丽;;解磷细菌与施磷肥对粉煤灰的改良效果比较[J];科技导报;2008年04期

4 王岳坤;于飞;唐朝荣;;海南生态区植物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J];微生物学报;2009年01期

5 李繁;涂然;陈三凤;;7株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和鉴定[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6 孙海明;侯宇;;羊草根际解磷细菌数量及解磷强度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5期

7 郑世仲;江胜滔;黄燕翔;沈嘉彬;;土壤中有机磷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8 于翠;吕德国;秦嗣军;韩光明;王波;;大青叶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分布特征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3期

9 赵小蓉,林启美,孙焱鑫,张有山,张美庆;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的分布特点[J];生态学杂志;2001年06期

10 田江;彭霞薇;李霞;孙雅君;冯红梅;江泽平;;重金属抗性解磷细菌的磷溶解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舒;张林平;;植物内生解磷细菌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1森林培育技术创新与特色资源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孙珊;冯韶忠;孙纪全;黄星;李顺鹏;;解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段秀梅;高晓蓉;吕军;安利佳;;解磷细菌的筛选、双抗药性突变及培养[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林;AM真菌与解磷细菌相互作用提高有机磷利用效率的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石宁;丛枝菌根真菌种间及与解磷细菌间的生物互作促进玉米磷吸收的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静;植物内生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多样性[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潘虹;石灰性土壤解磷细菌分子鉴定与解磷能力及机理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杨存斌;高效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磷矿物相互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法威;A9解磷细菌解磷机制及其对潜在缺磷石灰性土壤上大豆生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7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47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