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孟氏隐唇瓢虫气味结合蛋白CmonOBP1和CmonOBP2基因的克隆和时空表达

发布时间:2017-10-22 12:05

  本文关键词:孟氏隐唇瓢虫气味结合蛋白CmonOBP1和CmonOBP2基因的克隆和时空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孟氏隐唇瓢虫 气味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时空表达


【摘要】: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Mulsant,1983)原产于澳大利亚,作为一种有效捕食性天敌瓢虫而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昆虫识别挥发性气味分子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其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对孟氏隐唇瓢虫气味结合蛋白OBPs的研究为探索昆虫中OBPs基因的存在方式及粉蚧防治提供了新思路。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孟氏隐唇瓢虫m RNA、转录组、基因表达等分子水平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孟氏隐唇瓢虫嗅觉相关蛋白的研究还未见报导,孟氏隐唇瓢虫转录组的测序成功为本文气味结合蛋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孟氏隐唇瓢虫Cmon OBP1和Cmon OB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孟氏隐唇瓢虫中成功克隆出气味结合蛋白Cmon OBP1基因(Gen Bank登陆号:KU170686)和Cmon OBP2基因(Gen Bank登陆号:KU170685)的全序列。Cmon OBP1基因全长922 bp,包括5’端长为40 bp的UTR,及3’端长为462 bp的UTR,开放阅读框ORF长为420 bp,编码139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15.516 k Da,等电点p I为6.57,存在AATAAA加尾信号。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20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无跨膜结构,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属于Minus-C OBP。氨基酸序列中有且仅有一个N-糖基化位点为62NLSA,及2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与其它昆虫的Minus-C OBPs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与云斑天牛的亲缘关系最近。Cmon OBP2基因全长为620 bp,包括5’端长为60 bp的UTR,及3’端长为116 bp的UTR,开放阅读框ORF长为444 bp,编码147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16.444k Da,等电点p I为4.78,存在AATAAA加尾信号。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16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无跨膜结构,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属于Classic OBP。氨基酸序列中有3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与其它昆虫的Classic OBPs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与鞘翅目昆虫的同源性更高。2.孟氏隐唇瓢虫Cmon OBP1和Cmon OBP2基因的时空表达利用q RT-PCR和RT-PCR技术对Cmon OBP1基因和Cmon OBP2基因在孟氏隐唇瓢虫不同发育阶段,成虫不同组织,不同食性及幼虫不同营养条件下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mon OBP1基因在雄性成虫的头部及翅部高表达,当幼虫期营养条件改变时,表达丰度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当猎物由柑桔粉蚧换成碗豆修尾蚜时,表达量会明显下降。Cmon OBP2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食性及幼虫不同营养条件下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不同,且主要在成虫头部及翅部表达。该结果表明,Cmon OBP1基因除了识别普通气味分子,还可能在雄虫相关的信息素感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mon OBP2基因则识别普通气味分子,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嗅觉行为。
【关键词】:孟氏隐唇瓢虫 气味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时空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7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24
  • 1.1 孟氏隐唇瓢虫的研究概况9-13
  • 1.2 昆虫的触角感受器13-14
  • 1.3 昆虫的气味结合蛋白14-18
  •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概况18-21
  •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21-23
  • 1.6 实验思路和技术路线23-24
  • 第二章 孟氏隐唇瓢虫CmonOBP1和CmonOB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24-66
  • 2.1 实验材料24-26
  • 2.2 步骤及方法26-37
  • 2.3 实验结果37-64
  • 2.4 讨论与分析64-66
  • 第三章 孟氏隐唇瓢虫CmonOBP1和CmonOBP2基因的时空表达66-86
  • 3.1 实验材料66-67
  • 3.2 方法与步骤67-71
  • 3.3 实验结果71-83
  • 3.4 讨论与分析83-86
  • 结论与展望86-88
  • 参考文献88-100
  • 附录100-101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101-102
  • 致谢102-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邦侃;孟氏隐唇瓢虫引进福建后的繁殖和利用[J];昆虫知识;1963年03期

2 李丽英;;我国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研究及应用展望[J];昆虫天敌;1993年03期

3 蒋瑞鑫;李姝;郭泽平;庞虹;;孟氏隐唇瓢虫研究现状及其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的建立[J];环境昆虫学报;2009年03期

4 蒋瑞鑫;张宇宏;吴红胜;刘平;谢佳沁;庞虹;;孟氏隐唇瓢虫成虫自残幼虫的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2年01期

5 刘平;张宇宏;吴红胜;谢佳沁;邓从双;庞虹;;孟氏隐唇瓢虫的触角感受器[J];环境昆虫学报;2013年04期

6 庞雄飞;李丽英;;孟氏隐唇瓢虫在广州等地定居,控制石栗粉蚧的危害[J];昆虫天敌;1979年03期

7 陈先锋,任顺祥,应霞玲,庞虹;温度对孟氏隐唇瓢虫实验种群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0年01期

8 舒宗泉;不同杀菌剂对隐唇瓢虫成虫的毒力[J];世界农业;1988年07期

9 董慧芳;君子兰上粉蚧的发生和释放隐唇瓢虫防治试验[J];生物防治通报;1993年01期

10 庞虹,李丽英,汤才;孟氏隐唇瓢虫成虫的人工饲料保种技术[J];昆虫天敌;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邦侃;;孟氏隐唇瓢虫引进福建后的繁殖和利用[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2 董慧芳;;释放隐唇瓢虫防治君子兰上康氏粉蚧的效果研究[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覃振强;任顺祥;吴建辉;黄标;文尚华;;隐唇瓢虫对剑麻新菠萝灰粉蚧的控制作用[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畅;孟氏隐唇瓢虫气味结合蛋白CmonOBP1和CmonOBP2基因的克隆和时空表达[D];中山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78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78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e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