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对杉木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对杉木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摘要】: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照立地条件相一致的原则,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设置皆伐前、皆伐1个月、皆伐3个月、整地1 a、整地3 a、炼山1 a、炼山3 a等不同条件下总计21块标准样地,旨在研究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对杉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经过对标准地土壤化学性质测定,结合显著性差异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皆伐后土壤化学性质趋于恶化,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显著,带状整地法在短期1 a内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显著强于炼山法,并且炼山3 a后土壤化学性质基本恢复至炼山前,总体看来皆伐后带状整地的迹地清理方式优于炼山法。
【作者单位】: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关键词】: 皆伐 整地 炼山 土壤化学性质 杉木林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BLJD200907,JD2010-2) 国家林业局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资助
【分类号】:S714.2
【正文快照】: 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BLJD200907,JD2010-2);国家林业局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资助。wei916626@126.com。通信作者:王新杰,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E-mail:xinjiew@bjfu.edu.cn。Effects of Clear Cutting 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燕;薛立;曹鹤;任向荣;梁丽丽;陈博;;杉木林皆伐后土壤养分的变化[J];土壤通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绍兰;杨宁贵;赵串串;杨乔媚;王n\;董旭;;青海省东部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型土壤理化性质[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6期
2 薛立;薛晔;吴敏;郭淑红;张柔;杨振意;;不同坡位火力楠林土壤肥力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民生;赵京岚;刘杰;刘存宏;史修柱;杨晓华;;人工林林下植被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昌顺,李昆;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5年01期
3 楼一平,盛炜彤;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研究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1998年05期
4 项文化,田大伦,闫文德,康文星,方晰;杉木林采伐迹地撂荒后植被恢复早期的生物量与养分积累[J];生态学报;2003年04期
5 李昌华;杉木人工林和阔叶杂木林土壤养分平衡因素差异的初步研究[J];土壤学报;1981年03期
6 杨玉盛,陈光水,王小国,谢锦升,董彬,李震,高人;皆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5年04期
7 周丽丽;蔡丽平;马祥庆;吴鹏飞;侯晓龙;陈奶莲;刘春华;蒋宗垲;;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生态水文功能[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鼎华,范少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皆伐后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年02期
2 薛立;薛晔;李燕;傅静丹;郑卫国;;皆伐对杉木林土壤养分的短期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5期
3 康永祥;夏国威;刘建军;周威;陈光平;;秦岭小陇山锐齿栎林皆伐迹地土壤呼吸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2期
4 鲁洋;黄从德;董刚明;兰立达;王旭;;柳杉人工林皆伐后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动态[J];四川林业科技;2010年05期
5 王旭;周广胜;蒋延玲;曹铭昌;曾伟;宋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3期
6 张正雄;周新年;陈玉凤;高山;林海明;;皆伐对不同坡度及结构的林分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3期
7 赵汝东;樊剑波;何园球;宋春丽;屠人凤;谭炳昌;;第四纪红黏土区退化马尾松皆伐迹地短期恢复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2期
8 杨志国;丛志军;;皆伐迹地散布枝条对植被、土壤、土壤动物的影响[J];国外林业;1991年04期
9 杨琰瑛;包维楷;王业春;李芳兰;;皆伐对青藏高原东部银露梅种群生长与繁殖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年01期
10 刘增文,余清珠,王进鑫;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坡地刺槐不同皆伐更新幼林地土壤水分动态[J];生态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洪文;墨西哥正在将它的北部“挤压”成沙漠[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剑芬;皆伐火烧对杉木林和栲树林碳、氮动态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6年
2 董伯骞;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对林隙和皆伐年限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国威;皆伐对小陇山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杨琰瑛;青藏高原东缘川西云杉林皆伐后灌木生长、繁殖与更新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3 白巧云;森林火灾后皆伐区与未伐区林内温湿度变化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4 吕海龙;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后生态系统恢复效果的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吴云霞;采伐对小兴安岭森林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6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9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