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施肥及植被覆盖对三峡库区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7:04

  本文关键词:施肥及植被覆盖对三峡库区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峡库区 旱坡地 施肥量 植被覆盖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摘要】:三峡库区坡耕地面积大,土层瘠薄,旱坡地占三峡库区耕地面积的55.1%,是三峡库区土壤流失的主要来源。据统计,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总面积613万hm2,库区年产沙量己达1.57亿吨,其中旱坡地土壤侵蚀量达9450万t,年入库泥沙量1890万t。水土流失不仅直接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地退化、生产力水平下降,而且伴随径流流失的泥沙及养分会淤积河道和水库,最终使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库区的水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用水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与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和三峡库区的头号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库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求有效的方式防控三峡库区水土流失至关重要。本文以三峡库区王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王家沟小流域内的18个径流小区不同施肥量和植被覆盖(T1:常规施肥100%+玉米、T2:增量施肥120%+玉米、T3:减量施肥80%+玉米、T4:常规施肥+黑麦草、T5:常规施肥+墨西哥玉米草、T6:常规施肥+大力士甜高粱)下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特征进行观测,对比分析了施肥和植被覆盖对旱坡地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从源头控制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施肥对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从次降雨径流量和泥沙量来看,施肥量增大能够减少地表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但在玉米收割后,地表裸露情况下,不同施肥量处理(T1、T2、T3)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均增加,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整个试验监测期结束后,T1处理的径流总量最大(85.51 L/m2),其次为T3(84.77 L/m2)和T2(77.19 L/m2),泥沙流失总量表现为T3(262.87 t/km2)T1(256.84 t/km2)T2(237.76 t/km2)。总体上,增量施肥能显著减少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但是减量施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的效果并不显著。就次降雨而言,径流总氮流失量和泥沙总氮流失量、径流总磷流失量和泥沙总磷流失量均呈现出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同施肥处理的径流总氮流失量仅占到总氮流失量的20.51%~21.98%,径流总磷流失量占到总磷流失量的16.10%~17.13%,说明旱坡地氮、磷养分流失主要以泥沙携带流失为主,可见控制径流中泥沙流失量是降低旱坡地氮、磷养分流失的关键。(2)植被覆盖对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不同植被覆盖下径流总量大小表现为T6(90.98 L/m2)T1(85.51 L/m2)T4(84.85 L/m2)T5(82.53 L/m2),泥沙流失总量大小为T1(256.84 t/km2)T6(239.44 t/km2)T4(243.17 t/km2)T5(221.49 t/km2),可见墨西哥玉米草覆盖处理T5在减少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就次降雨而言,不同植被覆盖处理下径流中总氮、总磷和泥沙中总氮、总磷流失量,均呈现出T1T6T4T5,T4、T5、T6处理氮素总流失量为T1处理的72.56%~84.23%,磷素总流失量为T1处理的54.36%~63.70%,可见与常规玉米覆盖相比,牧草覆盖更能有效的减少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特别是墨西哥玉米草覆盖处理。(3)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地上部分鲜重大小为T2(2043.89 kg/亩)T1(1767.46 kg/亩)T3(1635.41 kg/亩);干物质积累量为653.51~744.10 kg/亩,与施肥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施肥量的增加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减量施肥对玉米地上部分鲜重影响不明显。玉米不同器官中以籽粒干物质干物质分配率最高,可以达到47.84%~48.04%,施肥量对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地上部分叶片、茎杆、苞轴的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逐渐减少,但籽粒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升高。(4)植被覆盖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牧草覆盖处理鲜重达到了6672.33~8648.43 kg/亩,是玉米覆盖处理T1的3.78~4.89倍,干物质积累量为902.93~1140.33 kg/亩,为T1处理的1.21~1.53倍。其中牧草覆盖处理中叶片干物质分配率高达69.40%~74.44%,说明三种牧草的干物质积累均以叶片中干物质积累为主。T4、T5、T6处理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积累量分别为玉米覆盖处理T1的1.60~3.21倍、1.02~1.52倍、1.16~1.56倍、2.41~4.71倍。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以T4处理(19.58%)最高;粗纤维含量以T4处理(20.89%)最低,比其他处理低了6.55%~9.57%;粗灰分含量表现为T4T6T5T1,三种牧草中粗灰分含量均高于玉米。同时,不同植被覆盖处理T1、T2、T3、T4中,施氮造成土层氮素的增加量为2.04~3.98 kg/亩,其中墨西哥玉米草覆盖引起的氮素增加量最低。
【关键词】:三峡库区 旱坡地 施肥量 植被覆盖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7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文献综述12-20
  • 1.1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况12-13
  • 1.2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分析13-15
  • 1.3 旱坡地养分流失研究现状15-18
  • 1.3.1 旱坡地养分流失过程15-16
  • 1.3.2 影响旱坡地土壤养分迁移和流失的因素16-18
  • 1.3.2.1 降雨条件16-17
  • 1.3.2.2 地形条件17
  • 1.3.2.3 土地利用方式17-18
  • 1.4 旱坡地面源污染防治研究进展18-19
  • 1.5 展望19-20
  • 第2章 绪论20-28
  • 2.1 选题意义20
  • 2.2 研究目标20-21
  • 2.3 研究内容21-22
  • 2.3.1 施肥对三峡库区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21
  • 2.3.2 植被覆盖对三峡库区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21
  • 2.3.3 施肥及植被覆盖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1-22
  • 2.4 技术路线22
  • 2.5 试验区概况22-24
  • 2.6 试验设计24-25
  • 2.7 样品采集与分析25-26
  • 2.7.1 径流小区土样基本性质25
  • 2.7.2 样品采集25-26
  • 2.8 数据处理与计算26-28
  • 第3章 施肥对三峡库区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28-42
  • 3.1 降雨分布情况28-29
  • 3.2 降雨量对旱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29-30
  • 3.3 施肥对旱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30-32
  • 3.4 施肥对氮素流失的影响32-37
  • 3.4.1 施肥对径流中氮素流失的影响32-35
  • 3.4.2 施肥对泥沙中氮素流失的影响35-36
  • 3.4.3 施肥对径流、泥沙中氮素总流失量的影响36-37
  • 3.5 施肥对磷素流失的影响37-40
  • 3.5.1 施肥对径流中磷素流失的影响37-38
  • 3.5.2 施肥对泥沙中磷素流失的影响38-39
  • 3.5.3 施肥对径流、泥沙中磷素总流失量的影响39-40
  • 3.6 小结40-42
  • 第4章 植被覆盖对三峡库区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42-54
  • 4.1 植被覆盖对旱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42-45
  • 4.2 植被覆盖对氮素流失的影响45-50
  • 4.2.1 植被覆盖对径流中氮素流失的影响45-48
  • 4.2.2 植被覆盖对泥沙中氮素流失的影响48-49
  • 4.2.3 植被覆盖对径流、泥沙中氮素总流失量分析49-50
  • 4.3 植被覆盖对磷素流失的影响50-53
  • 4.3.1 植被覆盖对径流中磷素流失的影响50-51
  • 4.3.2 植被覆盖对泥沙中磷素流失的影响51-52
  • 4.3.3 植被覆盖对径流、泥沙中磷素总流失量的影响52-53
  • 4.4 小结53-54
  • 第5章 施肥和植被覆盖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54-68
  • 5.1 作物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55-59
  • 5.1.1 施肥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55-56
  • 5.1.2 植被覆盖对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56-59
  • 5.2 施肥对玉米饲用营养成分含量及分配的影响59-62
  • 5.2.1 施肥对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59
  • 5.2.2 施肥对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分配的影响59-62
  • 5.3 植被覆盖对作物饲用营养成分含量及分配62-65
  • 5.4 植被覆盖对氮素的截存65
  • 5.5 小结65-68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68-72
  • 6.1 结论68-69
  • 6.2 不足之处69-72
  • 参考文献72-78
  • 致谢78-80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R.von Uexkull;李桂生;许能琨;万国保;;橡胶树的需钾量[J];热带作物译丛;1982年02期

2 王桂苓;马友华;石润圭;黄文星;孙兴旺;吴春蕾;;安徽省农业环境现状与农田养分流失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3 陈磊;李占斌;李鹏;于国强;贾莲莲;;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耦合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年S1期

4 高桂娟;李志丹;韩瑞宏;关见留;;应用于生态工程恢复技术改进基质的养分流失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09年06期

5 王帅兵;刘华;朱朝辉;赵普天;赵云永;;坡地养分流失研究现状及控制技术[J];绿色科技;2012年06期

6 苏明娟;王超;;红壤坡地养分流失预报模型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3年05期

7 佘雕,吴发启,刘丽莉;黄X⊥裂至魇Ч媛沙跆絒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黄生斌;刘宝元;孙江;刘晓霞;路炳军;段淑怀;;密云县密云水库流域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9 董敦义;张彪;张灿强;杨艳刚;潘春霞;王斌;;太湖流域安吉县林地养分流失评估[J];资源科学;2011年08期

10 张展羽;左长清;刘玉含;张靖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对红壤坡地养分流失作用过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前进;于兴修;;平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养分流失监测[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辉;王全九;邵明安;姚帮松;;水蚀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流失过程模拟[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新虎;张展羽;杨洁;王超;;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地下径流养分流失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君;郄瑞卿;孙彦君;王继红;;吉林省中部黑土耕层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的实验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傅志兴;湛方栋;李元;祖艳群;;滇池流域玉米蔬菜套作对水土和养分流失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崔艳平;郑粉莉;;不同土壤水文条件下红壤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过程的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维农;减少农家肥养分流失有“四招”[N];吉林农村报;2008年

2 记者 王朝霞;撂荒土地养分流失 导致水体环境污染[N];甘肃日报;2003年

3 记者 曹陇生邋通讯员 任晓军;我省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获初步成效[N];陕西日报;2007年

4 薛华;谨防农家肥养分流失[N];陕西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志林;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少威;西苕溪流域经济林土壤侵蚀和稻田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刘彬彬;施肥及植被覆盖对三峡库区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付斌;不同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朱子龙;太行山石灰岩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军健;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刘洋;江西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姚娜;丹江口库区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特点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张佳琪;片麻岩坡地不同下垫面水土和养分流失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9 崔元文;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下坡地养分流失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封雪;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产量、土壤肥力特性及养分流失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9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09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