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峨眉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7-11-07 07:09

  本文关键词:峨眉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峨眉山 土壤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海拔


【摘要】:为了更全面地认识高山土壤生态过程,在四川省峨眉山4个典型植被带分布海拔(3 010,2 433,1 575,775 m)上采集土样,测定了不同海拔土壤水温含量,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和土壤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随海拔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趋势: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中细菌数量呈降低的趋势,而土壤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则呈增加的趋势;在1 575m海拔处,土壤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而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显著低于其他海拔处(p0.05);高海拔样地有机质含量即使处于较高水平,但受低温等环境影响仍然呈现较低的微生物数量水平,说明峨眉山高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小,相关性也不明显。该研究结果弥补了峨眉山土壤生态过程研究的不足,也为峨眉山土壤养分循环和植被分布格局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500346) 乐山市科技局资助科研项目(No.14NZD007;No.14NZD008) 乐山师范学院科研项目(No.Z1263;No.Z1318)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510649032;No.201510649045)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2],土壤中的碳氮转化主要是在微生物参与下进行的,微生物在自身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同化环境中的碳,同时通过代谢产物又向外界释放碳,在养分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3-5]。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对于土壤碳氮循环和植物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东平,李亚平;土壤微生物与林木生长关系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2 王玉杰;草原土壤微生物能流系统的动态模拟[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02期

3 康贻军;胡健;杨小兰;沈敏;薛菲;;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改良方法的响应[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4 杨晓洪;顾觉奋;;红树林土壤微生物与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1年03期

5 靳正忠;雷加强;徐新文;李生宇;赵思峰;;流动沙漠腹地咸水滴灌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年02期

6 李凤霞;郭永忠;许兴;;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7 侯英杰;苏晓华;焦如珍;黄秦军;褚延广;;转基因银腺杂种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9年05期

8 徐文煦;王继华;张雪萍;韩丽丽;李春晓;辛莉;;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9 张健;朱天辉;刘子雄;;土壤微生物对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响应[J];林业科学;2007年S1期

10 王建锋;谢世友;冯慧芳;袁文浩;王春晓;;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查轩;黄少燕;林金堂;;林地针叶化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影响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张磊;高明;谢德体;魏朝富;;稻田自然免耕体系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周转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岳辉;李志真;钟炳林;;水土流失区芒萁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研究[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田晓X;肖文发;汪来发;王鹏程;林英华;;三峡库区典型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与土壤主要性质关系初步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5 徐荣;马玉;熊德平;于红立;贾秀香;付怀军;;古侧柏不同下垫面土壤微生物状况的调查研究[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6 宗美娟;张明才;宋百敏;王仁卿;;黄河三角洲柽柳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炳伸;郑州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高永健;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3 吕秀华;东北羊草草原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单娜娜;流动沙漠人工绿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微量元素变化特点[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5 王海英;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文娟;烟草秸秆覆盖下毛竹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刘子雄;退耕还林不同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8 娄鑫;阔叶红松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9 吕海燕;华北南部低丘山地刺槐和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根系呼吸特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谢龙莲;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51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51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