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苹小吉丁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全身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发布时间:2017-11-07 08:31

  本文关键词:苹小吉丁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全身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苹小吉丁虫 形态特征 超微结构 感受器 触角


【摘要】:苹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作为入侵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植物枝干,具有毁灭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近年来给新疆天山野果林造成近乎毁灭性的破坏,并在当地栽培苹果园呈继续扩散的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野果林和苹果生产的有害生物。目前,针对苹小吉丁虫的防治手段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加之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防治效果有限,建立以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体系是控制该害虫的有效途径。苹小吉丁虫成虫能够感受植物释放的挥发物及,同种其它个体释放的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息在寄主植物定位和性别间交流等过程中能起重要作用。因此,开发植物源诱捕剂对成虫进行诱捕是拓展该虫防控手段的重要内容。此外,该害虫成虫的性别难以区分,其形态描述也有待完善。本研究对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全身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这将为开发化学诱剂为基础的绿色防治手段提供依据。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苹小吉丁虫雌、雄成虫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雌虫成虫的长、宽、前胸长、足的腿节和腹部第二节均显著长于雄性。除此之外,雌、雄成虫前胸腹板上绒毛排列的方式不同,雌性中为随机排列,雄性中以“三角形”中心向四周辐射呈涡旋状排列。雄虫中、后胸腹板和腹部第一、二节泛绿色光,雌虫则泛古铜色。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在野外和实验室不同实验中迅速、准确地区分苹小吉丁虫性别。(2)触角位于复眼之间,锯齿状,共11节。分柄节、梗节和鞭节,其中鞭节由9个鞭小节组成,每节表面都有“鱼鳞”状纹。雌虫触角长度明显大于雄虫。雌、雄成虫中均发现5类感器,其中雄虫有14个亚型,包括刺形感器(4个亚型),毛形感器(3个亚型),锥形感器(4个亚型),槽纹感器和鬃氏毛(2个亚型);而雌虫有13个亚型,其中毛形感器2个亚型。在数量上,锥形感器(Ba.1-4),主要分布在触角锯齿状鞭小节顶端的凹窝中,占全部感器的64%,是触角上最多的感器类型。Ba.2在各锥形感器亚型中数量上最多,雌、雄中各占锥形感器总数量的76%和81%。槽纹感器和毛形感器也存在于锯齿状鞭小节上,分别占全部感器的2%和9%。刺形感器是最长且每节均有分布的感器,占全部感器的20%。鬃氏毛仅存在柄节基部。刺形感器和鬃氏毛可能具有机械感知功能,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槽纹感器则可能感知嗅觉信号。另外,槽纹感器还可能感受温度上的变化。(3)苹小几丁虫触角以外的部位的感器类型有所不同,存在一些触角上不发生的感器,如钟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感受鬃等。这些感器在成虫取食、觅偶、交配和产卵行为中的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3;Q9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蓬英;徐梅;林玲玲;廖富荣;吴媛;;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感器超微结构[J];昆虫知识;2010年04期

2 罗术东;安建东;彭文君;李继莲;黄家兴;吴杰;;小峰熊蜂工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2期

3 王颖娟;李子忠;;锈翅蚁蛉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应用昆虫学报;2012年06期

4 田慎鹏,徐志强;管氏肿腿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昆虫知识;2003年01期

5 赵玉敏;王艳平;;黄钩蛱蝶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6 程红;严善春;徐波;李杰;彭璐;;青杨脊虎天牛触角主要感器的超微结构及其分布[J];昆虫知识;2008年02期

7 路常宽;王晓勤;;苹毛丽金龟触角嗅感器超微结构[J];昆虫学报;2009年01期

8 诸葛飘飘;葛红梅;王满V,

本文编号:1151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51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7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