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滨海台地典型森林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季节变化

发布时间:2017-11-07 09:28

  本文关键词:滨海台地典型森林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季节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滨海台地 植被类型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季节变化


【摘要】:针对海南文昌滨海台地3种森林类型(人促更新次生林、次生林、椰子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次生林、人促更新次生林和椰子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0~100 cm剖面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且季节动态变化一致,表现为旱季高于雨季。旱季可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例波动在1.2%~3.6%,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比值不断增大,至40~100 cm土层变为2.6%~3.6%,表现为深层土壤高于表层土壤。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比值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越往土层深处,差异越显著。说明滨海台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受雨水淋溶强度大,不同森林类型之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降雨强度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文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基金】:海南大学研究生处“海南大学林业与生态研究生实践基地项目”(No.01J1N10001003) 海南岛滨海台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碳储量研究(No.KYYS-2015-21)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不仅作为微生物直接利用的重要基质,同时也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指标[1]。虽然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organic carbon,DOC)是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carbon,SOC)很小的一部分,仅占土壤总有机碳的0.04%~0.22%[2],但对陆地生态系统的C估算起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健敏;郗敏;孔范龙;李悦;张清磊;;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地质论评;2013年05期

2 银莲;徐星凯;景元书;;2种方法测定溶解性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09期

3 黄媛;苏以荣;梁士楚;陈香碧;何寻阳;;桂西北典型土壤有机碳矿化对碳酸钙与水分含量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13年10期

4 李玲;仇少君;檀菲菲;杨红军;刘京涛;陆兆华;;盐分和底物对黄河三角洲区土壤有机碳分解与转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21期

5 张仕吉;项文化;孙伟军;方晰;;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J];生态学杂志;2014年08期

6 曾天慧;胡海波;张勇;卢雪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3期

7 熊丽;杨玉盛;朱锦懋;司友涛;万菁娟;谢锦升;;可溶性有机碳在米槠天然林不同土层中的迁移特征[J];生态学报;2015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前兵;干旱区不同管理措施下绿洲棉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君;多重干湿交替对农田土壤碳循环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2 江军;侵蚀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芒萁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洪祖荣;模拟氮沉降和凋落物组成对柳杉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4 倪玉雪;中国农田土壤硝态氮累积、淋洗与径流损失及N_2O排放[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5 刘学华;干湿交替下土壤C、N养分流失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6 陈荣荣;模拟降水条件下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Birch效应”的响应机制[D];西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奎;汪思龙;冯宗炜;;杉木纯林与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比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耿玉清;余新晓;岳永杰;李金海;张国桢;刘松;;北京山地针叶林与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陈爱玲,陈光水,谢锦升,李振问;杉阔轮栽模式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特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陈庆强,沈承德,易惟熙,彭少麟,李志安;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6期

5 金研铭;徐小锋;徐惠风;;根际微生态系统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6 杨文燕;宋长春;张金波;;沼泽湿地孔隙水中溶解有机碳、氮浓度季节动态及与甲烷排放的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10期

7 葛瑞娟;宋长春;杨桂生;侯翠翠;李英臣;;氮输入对三江湿地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产生CH_4能力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0期

8 吴景贵,姜岩,王明辉,姜亦梅;非腐解有机物培肥对苏打草甸水稻土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9 汪吉东;张永春;俞美香;沈明星;许仙菊;;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及pH值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10 吴建国,张小全,王彦辉,徐德应;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物理组分中有机碳分配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伟;杨玉盛;陈光水;郭剑芬;钱伟;;罗浮栲天然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剖面分布及季节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8年06期

2 刘畅;任艳林;贺金生;;草地造林40年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下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张雪雯;莫熠;张博雅;高居娟;高俊琴;;干湿交替及凋落物对若尔盖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湿地科学;2014年02期

4 殷德怀;车克钧;;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随水分运动变化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8年02期

5 杨继松;刘景双;;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9年08期

6 吴建国,徐德应;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浓度影响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7 王春阳;周建斌;夏志敏;陈兴丽;;黄土高原区不同植物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降解[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12期

8 黄永梅;杨智杰;郭剑芬;吴君君;陈朝琪;王小红;张金凤;;隔离降雨对杉木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年01期

9 李修强;陈法军;刘满强;胡锋;;转Bt水稻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及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1期

10 熊丽;杨玉盛;王巧珍;杨智杰;黄惠;司友涛;;可溶性有机碳在米槠天然林土壤中的淋溶特征[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伟;;罗浮栲天然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剖面分布及季节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胡荣桂;林杉;冯明磊;;土壤有效碳氮对N_2O排放的影响分析[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玮;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中源头溪流可溶性有机碳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1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51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2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