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10 00:36

  本文关键词: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 碳、氮储量 黄土丘陵区


【摘要】:通过对比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林地、人工油松林地、退耕荒草地和农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的差异性,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该流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均表现出表聚效应,且荒草地垂向降幅最大,各样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2)油松林地0—48cm土层有机碳含量高于其他样地,刺槐林地0—48cm土层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而4种土地利用类型在48—96cm土层和96—160cm土层中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差异不显著;(3)从蔡家川流域退耕土壤固碳和固氮效应整体而言,退耕林地具有显著的土壤碳氮固存效应,随着人工林地面积占比的增加,流域土壤总有机碳和总氮储量相应增加。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41271285;51309007;4153085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碳库之一,是保证生态系统碳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1]。合理的土地利用有助于增加土壤碳氮的储量,反之则会促使土壤碳氮的释放[2-3]。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总氮作为评价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群,黄鸿翔,朱大权;鲁北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的彩红外片判读精度研究[J];土壤肥料;1986年02期

2 宋开山;刘殿伟;王宗明;张柏;金翠;李方;刘焕军;;三江平原过去50年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4期

3 陈海,康慕谊;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分亏缺的风险程度关系——以北方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5期

4 刘晓君;李占斌;李鹏;;丹江流域陕西片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性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1期

5 许昌敏;王震洪;阴晓路;蔡先立;;大冲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氮素淋溶模拟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6 岳德鹏,刘永兵,臧润国,王贤;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风蚀规律研究[J];林业科学;2005年04期

7 何媛媛;李强;曹建华;梁建宏;朱敏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碳酸酐酶剖面分异特征研究[J];中国岩溶;2013年04期

8 田雨;庄莹;曹义;张笑语;王学东;;雾灵山低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6期

9 沈连峰;苗蕾;韩敏;葛伟;李有;;河南省淮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磷流失的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4期

10 陆冠尧;李红兵;魏兴琥;;粤北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流失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除多;;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分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卓静;邓凤东;刘安麟;周辉;赵青兰;;延安市宝塔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分异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李团胜;;陕西省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尚华;土壤碳、氮循环对全球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黎阳;三峡库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格局的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2 黄莉;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贾晓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源涵养服务特征及其时空动态[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陈九美;南阳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王丽媛;滇中红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土壤养分及水分的空间分布[D];西南林业大学;2013年

6 杨永东;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土保持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艳;泾河流域东北部近30年土地利用特征[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肖宏宇;三峡库区几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氮平衡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张朋伟;基于遥感监测的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温度效应[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10 徐萍;鲁中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形及水分入渗特征[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4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64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b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