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活度γ谱分析比对
本文关键词:土壤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活度γ谱分析比对
【摘要】:2014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组织γ谱仪放射性核素活度测量全国比对,按照要求使用低本底高纯锗γ谱仪测量土壤样品中的~(241)Am,~(137)Cs,~(60)Co,~(226)Ra,~(232)Th(~(208)Tl,~(228)Ac),~(238)U和~(40)K等常见的天然及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测量中利用与比对样品几何规格一致的效率源进行效率刻度,采用Gamma Vision谱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的~(241)Am,~(137)Cs,~(60)Co,~(232)Th(~(208)Tl,~(228)Ac)和~(238)U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的测量值与参考值在扩展不确定度(k=2)范围内一致,峰面积、本底、效率刻度、样品自吸收和符合相加效应是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308) 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GCMAC1303)资助
【分类号】:S151.9;TL817.2
【正文快照】: 3.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随着我国核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测量工作越来越普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1]。实验室间的比对是检验实验室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同时是实验室持续改进和提高分析技术的重要措施[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润龙;相关技术在放射性核素绝对标准化中的应用[J];核技术;1981年02期
2 蔡存;;在地球大气中关然的和人造的放射性核素[J];国外核新闻;1983年03期
3 瑞士庄;;用核反应堆生产放射性核素[J];国外核新闻;1986年06期
4 郑伍钦;;用微型反应堆制备放射性核素[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1年00期
5 胡玉芬;李新星;郦依华;罗进;吴寿明;赵尧贤;;2006—2007年浙江省区域内部分放射性核素的监测[J];职业与健康;2008年23期
6 高立;;作为污染物示踪剂的放射性核素[J];国外核新闻;1983年10期
7 胡二邦;;关于放射性核素环境迁移模式有效性研究的新动态[J];辐射防护通讯;1990年01期
8 高立;;铀水冶厂尾矿中溶解放射性核素的再吸附[J];国外核新闻;1990年09期
9 高立;;小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用的气靶技术[J];国外核新闻;1990年10期
10 高立;;苏联研制层析放射性核素射线照相设备[J];国外核新闻;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玉兵;李家星;王祥科;;基于光谱学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水-固界面的作用机理[A];第十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余振华;杨春莉;赵雅平;丁有钱;毛国淑;张生栋;;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形态分析技术[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杨璐;王强;王国保;刘志英;;便携式放射性核素识别仪的研制[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4 吴伦强;韦孟伏;张连平;申亮;杨明太;党晓军;;γ谱法检测铝活化片中放射性核素[A];第二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利兴;;放射性核素分析在军控核查中的应用[A];第三届(2005年)同位素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5年
6 曲德成;杨国山;谢向东;;放射性核素与内照射现场监测设备技术进展[A];第七届全军防原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向清沛;田东风;郝樊华;储诚胜;丁阁;曾军;罗飞;;基于序贯贝叶斯分析的放射性核素识别离线实验研究(英文)[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吕传君;刘春立;王驹;孙建永;苏锐;张雪杉;陈涛;杨瑞雪;;衰变和吸附对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中扩散特性的影响[A];首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佳媚;倪建忠;何小兵;凡金龙;;克量粉末样品中低活度放射性核素的γ无损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4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张隽波;我省地表水体中首次监测到放射性核素[N];山西日报;2011年
2 ;指标解读[N];中国质量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张定业 实习生 胡磊;直击济南放射性核素检测全过程[N];济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桥辉;放射性核素在固—液界面吸附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强;基于LUDEP程序的放射性核素所致剂量计算[D];南华大学;2007年
2 郭晓月;利用天然材料去除海水中放射性核素的研究[D];烟台大学;2014年
3 何艺峰;放射性沙粒输运及阻挡技术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王秀娟;参考生物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半定量选择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64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6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