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降雨侵蚀过程中黑土团聚体流失特征

发布时间:2017-11-10 04:25

  本文关键词:降雨侵蚀过程中黑土团聚体流失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模拟降雨 降雨侵蚀过程 团聚体流失 黑土区


【摘要】:坡面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流失可直接反映土壤团聚体的破碎程度以及雨滴打击和径流搬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侵蚀过程中黑土坡面土壤团聚体流失特征。试验处理包括黑土区常见的2个侵蚀性降雨(50、100mm/h降雨强度)和2个坡度(5°和7.5°)以及2种地面处理(裸露休闲和秸秆覆盖)。结果表明:裸露休闲处理下径流含沙量是秸秆覆盖处理的27.5—141.3倍,且不同处理下含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降雨初期。覆盖秸秆与无覆盖试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流失均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秸秆覆盖试验处理下泥沙中0.25 mm微团聚体流失量占团聚体流失总量的34.5%—56.8%,而在裸露休闲处理下其值达到82%以上。秸秆覆盖处理下的各粒级团聚体流失量较裸露休闲试验处理减少了33.3%以上,其中差异最明显的是≥1 mm粒级团聚体与0.25 mm微团聚体,二者分别较裸露休闲处理减少了43.1%—96.4%和99.0%以上。秸秆覆盖处理下的0.25—2 mm粒级团聚体流失比例较裸露休闲处理明显增加。秸秆覆盖试验处理下流失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是裸露休闲处理的1.5—2.9和1.7—2.0倍;而秸秆覆盖处理下的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WSSA)和分形维数(D)较裸露休闲处理分别减少了26.2%—32.9%和5.1%—6.7%。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临沂大学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299)
【分类号】:S157.1
【正文快照】: 坡面土壤侵蚀主要来源于土壤团聚体的破坏,而雨滴打击和坡面薄层水流为破碎团聚体的流失提供了动力条件[1-3]。降雨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破碎机制主要包括消散作用(快速湿润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中空气压缩产生的应力而引起的破碎)、机械作用(雨滴打击和径流搬运等)、黏粒膨胀作用(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仁陟;黄高宝;蔡立群;罗珠珠;李玲玲;谢军红;;几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在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的实践[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01期

2 郭进;文安邦;严冬春;史忠林;巨莉;;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颗粒流失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3期

3 陈正发;史东梅;谢均强;张兵;;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对侵蚀过程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4 陈晓燕;牛青霞;周继;魏朝富;谢德体;何丙辉;;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陡坡地土壤颗粒分布空间变异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5期

5 刘婷;贾志宽;张睿;郑甲成;任世春;杨宝平;聂俊峰;刘艳红;王海霞;;秸秆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6 张孝存;郑粉莉;;基于Le Bissonnais法的东北黑土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少良;张兴义;刘晓冰;刘爽;于同艳;;典型黑土侵蚀区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功效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3期

8 周一杨;王恩Y,

本文编号:1165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65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