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贵州省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17-11-10 06:19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 GIS 玉米 贵州省


【摘要】: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早,其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所以进行玉米各个生育阶段的干旱风险评估及风险区划,有助于人们更加准确得认识各生育阶段的旱灾发生规律,从而因地制宜地采取防灾措施,减少旱灾所造成的损失,提高防旱抗旱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增强决策支持的动态性。本文依据贵州省国家气象站点所在地玉米的产量资料、生育期资料以及气象资料,选取玉米平均减产率、减产率变异系数、减产强度三个指标构建玉米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模型;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数为计算数据,依据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和划分的干旱等级来确定不同等级干旱出现的概率;基于干旱强度和发生概率建立气象干旱风险评估模型;从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自然水分供需平衡出发,通过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与减产率的相关性分析,以自然水分亏缺指数作为划分不同程度干早的标准,建立作物干旱风险模型;基于灌溉水平、生产水平、管理水平、抗旱投入水平4个评价因子的农业抗旱减灾评价指标体系,经过指标量化、权重确定,建立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模型。为充分发挥各种模型的优点,本文将各个模型结合起来,建立玉米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模型以客观、综合评定某一地区玉米干旱发生的风险。结果表明,贵州省玉米播种-出苗期高值区主要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威宁高原、中山区,次高值区主要位于盘县丘原、中山区,黔北丘原、盆地区,黔南低山、中山、盆地区;出苗-拔节期旱灾风险次高、高风险区主要位于省西部和北部,东部和南部为中低风险区,干旱风险从东南部到西北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拔节-抽穗期干旱次高和高风险区位于省东部的山地丘陵区,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集中在省北部、中部、西部地区;抽穗-灌浆期旱灾风险从西北部至东南部呈现阶梯状逐渐增加的趋势;灌浆-成熟期旱灾风险从西部至东部呈现阶梯状逐渐增加的趋势;全生育期高风险区主要位于省东部,呈片状分布,次高风险区呈现从省北部向省南部延伸的带状分布旱灾风险区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各风险区从西部向东部呈层状分布,在这种层状分布中,旱灾风险呈现从西部向东部逐渐增加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23;S5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宏;;金华市干旱灾害及抗旱对策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2009年03期

2 姚海微;王淑娟;;浅析呼伦贝尔市牧业经济区干旱灾害[J];内蒙古水利;2010年03期

3 努尔沙吾列·哈斯木汉;;干旱灾害及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研究综述[J];科技资讯;2012年21期

4 张强;韩兰英;张立阳;王劲松;;论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特征与管理策略[J];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5 谷洪波;刘新意;刘芷妤;;我国农业重大干旱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4年01期

6 杨子生;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干旱灾害区划研究[J];山地学报;2002年S1期

7 张利平,陈万春,夏军,牛存稳,宋星原;干旱灾害成灾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4期

8 刘引鸽,李团胜,缪启龙;西北干旱灾害影响趋势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9 郑昕;刘小兰;;新疆干旱灾害及抗旱减灾措施[J];新疆水利;2004年03期

10 张柏伟;忻州市干旱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海微;;浅析呼伦贝尔市牧业经济区干旱灾害[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2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3 吴书明;杨洪钧;彭商志;;四川特大干旱灾害探究和对策建议[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李建国;田永飞;赵玲玲;;对镇江干旱灾害的分析和评估[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龚宇;花家嘉;陈昱;王璞;;唐山地区种植业干旱灾害特征及模糊风险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杨子生;刘彦随;;中国干旱灾害区划研究[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7 韩兰英;张强;马鹏里;姚玉璧;万信;贾建英;王劲松;王莺;;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空间特征[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C];2014年

8 顾孝天;李宁;;干旱灾害类型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丁立勇;;我国干旱灾害问题的研究[A];全国旱情监测技术与抗旱减灾措施论文集[C];2009年

10 刘华;胡祥彬;;应对干旱的思考[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萍;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干旱灾害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张璐;锡林郭勒盟草原干旱灾害风险综合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廖志浩;新疆地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何娇楠;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D];云南大学;2016年

5 赵敏;云南省遥感干旱综合监测及风险评价[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佳;贵州省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年

7 陈海莉;青海省海东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戴策乐木格;草原牧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与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9 沈伟峰;杭州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10 何超;潍坊市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65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65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