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与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与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夏玉米 覆盖 土壤水分 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摘要】:为探求西北半湿润地区不同覆盖方式对农田土壤水热和作物生长的定量影响,试验对比研究了平作不覆盖(CK)、秸秆覆盖平作种植(SM)、地膜覆盖平作种植(PM)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SPM)4种覆盖方式对夏玉米土壤水分、温度、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在各生育期内0~260 cm土壤贮水量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夏玉米生育期0~30 cm土层内平均温度表现为:PMSPMCKSM(其中15 cm时土壤温度CKSPM),垄覆地膜沟覆秸秆能够有效地聚集降雨。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SPM处理地上部生物量理论值最大,快速累积期提前,最快累积速率较大,持续时间较长。SM、PM和SPM处理2年夏玉米产量平均值分别较CK处理提高15.4%、23.3%和28.4%(P0.0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处理提高10.2%、31.2%和28.0%(P0.05),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可明显改善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该研究中最适合本地的覆盖栽培方式。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3AA102904)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B12007)
【分类号】:S513;S152
【正文快照】: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引言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易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降雨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分来源,干旱缺水、降雨年际分布不均匀易造成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减少。而且陕西关中地区粮食生产潜力有待提高的空间比较大[1]。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尧海;刘文国;周小辉;赵万庆;周旭东;石贵山;;夏玉米早播方法及早播增产的原因[J];农业与技术;2007年05期
2 高传昌;王兴;史尚;汪顺生;宋哲;;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3年10期
3 ;种好管好夏玉米[J];农业科技通讯;1976年05期
4 ;运用唯物辨证法 指导夏玉米高产[J];河北农业科技;1978年03期
5 李斌;陆永庆;王凤文;;狠抓夏玉米 确保秋粮丰收[J];河北农业科技;1980年03期
6 谢凤生,王道明;谷城县夏玉米盖草技术示范小结[J];湖北农业科学;1991年06期
7 赵振邦,李猛,武德传,池林根;气象因素对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8 杜黎君;新乡地区2000年夏玉米减产的气候原因[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李淑英,魏树爱;缩短农耗期提高夏玉米产量[J];中国农村科技;2002年06期
10 卜祥凤;夏玉米产量徘徊不前的原因浅析[J];农村科技开发;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鹰;;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云霞;;夏玉米不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余卫东;陈怀亮;;河南省夏玉米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高蓓;栗柯;李艳丽;;陕西夏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东磊;刘连涛;梁钰;杨永胜;李存东;;邢台地区夏玉米生产气候脆弱性分析[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房稳静;武建华;陈松;张静;李晨;刘端;;夏玉米洪涝灾害的模拟试验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陈楠;;夏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方文松;邓天宏;付祥军;;夏玉米干旱综合防御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9 白莉萍;隋方功;孙朝晖;葛体达;吕银燕;周广胜;;土壤干旱胁迫对夏玉米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薛昌颖;刘荣花;马志红;;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等级指标研究[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夏玉米要高产 施肥策略很关键[N];农资导报;2013年
2 佘志娟;夏玉米产量有望再创新高[N];邯郸日报;2008年
3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夏玉米适时追肥可增产[N];农民日报;2010年
4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夏玉米追肥要适时[N];农资导报;2010年
5 记者 焦莉莉;辛集示范区夏玉米产量刷新全省纪录[N];石家庄日报;2008年
6 正定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尚清梅;夏玉米施肥技术[N];河北农民报;2006年
7 ;夏玉米优质高产施肥技术[N];人民日报;2005年
8 武勇;宁夏玉米缺口将超过两百万吨[N];国际商报;2006年
9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 陈新平;施肥策略不同 效果差异显著[N];农民日报;2013年
10 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 郭春华;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山东科技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惠芳;黄淮海平原保护性耕作夏玉米田的碳水高效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铁宁;减源对密植夏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石德杨;高产夏玉米密植效应与耐密机理研究及其氮素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魏珊珊;增密减氮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宜伦;超高产夏玉米氮肥运筹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许高平;基于蒸渗仪的夏玉米耗水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赵霞;夏玉米免耕精播限制因素及其关键调控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8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永军;超高产夏玉米群体质量与个体生理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伶俐;夏玉米水分胁迫敏感性及水分适宜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卢霖;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抗倒防衰的调控效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曹振凯;地膜及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和作物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范雨鑫;铁矿废石混合土的理化特性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田鹏浩;不同施氮时期及分配对夏玉米个体生产能力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磊;河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提高途径和适宜种植模式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秋玲;夏玉米生理生态与生长特性对干旱过程的响应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8 王子煜;夏玉米田间沟垄立体种植群体的调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朱昆仑;综合农艺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和氮素利用及夏玉米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卓然;不同氮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78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7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