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秸秆还田 脲酶 脱氢酶 蔗糖酶
【摘要】: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途径。转基因大豆转入的目的基因及表达蛋白可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2种方式在土壤中富集,从而导致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通过利用生物学试验方法,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6-698及其非转基因亲本蒙豆12不同量秸秆还田后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初期土壤脲酶、脱氢酶、蔗糖酶活性基本表现为亲本秸秆还田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秸秆未还田,并在个别时期差异达显著水平,但45 d后土壤脲酶、脱氢酶、蔗糖酶活性均与亲本差异不显著。同时,不同还田量之间土壤酶活性也存在一定差异,秸秆还田量越大,土壤酶活性变化越大。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编号:2013ZX08004-001)
【分类号】:S154.2;S141.4
【正文快照】: 自从1996年第一个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种植距今已经20年,这20年中,全球种植转基因植物的面积每年都有显著的增加。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15年发布报告称,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hm2增长到2014年的1.815亿hm2。农作物的秸秆含有丰富的碳、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转基因大豆是科技还是健康[J];晚晴;2013年07期
2 敖金霞;高学军;曲波;袁肖寒;刘营;仇有文;郭士成;;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水稻外源基因检测通用标准分子的构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王大元;;转基因大豆产业化15年看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J];生命世界;2011年07期
4 ;转基因大豆油真的会致癌吗? 专家发声:毫无科学证据[J];中国食品学报;2013年06期
5 许晓丹;刘畅;史永翠;王存芳;;转基因大豆食品中外源基因种类及食用安全性分析[J];食品与药品;2013年06期
6 郑庆伟;;美国提出解除新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种子管制[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04期
7 王枫;;转基因大豆食用油安不安全?[J];家庭医学.新健康;2006年12期
8 赖欣;张永生;赵帅;杨殿林;;转基因大豆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年01期
9 杜伟;黄启星;左娇;罗丰;王旭初;郭安平;;南繁条件下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2年03期
10 王军;吴聚兰;马艳琴;王学温;张海生;;转基因大豆的食品安全性及发展对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原;祝长青;林宏;;利用PCR技术检测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马爱平;转基因大豆油真的会致癌吗?[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喻京英;进口转基因大豆放心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3 本报记者 孙超逸 实习生 莫江江;转基因大豆安全性持续引关注[N];北京日报;2013年
4 张永生;观点争鸣不能成口水大战[N];安徽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冯华;我国严格审批转基因大豆品种[N];人民日报;2013年
6 方舟子;“不明病原体”不是病原体[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严红实;四种转基因大豆的毒理学评价[D];延边大学;2015年
2 郭旺;转基因大豆玉米小麦信息平台建设及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丽娟;转基因大豆对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4 郑祖亮;转基因大豆流式荧光杂交检测体系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5 杨志国;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和线虫群落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6 黄华丽;转基因大豆MON89788标准物质制备和小麦内标准基因比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张海波;适合转基因大豆GTS 40-3-2复合PCR检测标准分子研制及番茄内标准基因国际协同验证[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88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8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