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时序NDVI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作物分类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5 21:03

  本文关键词:基于时序NDVI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作物分类识别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时序NDVI S-G滤波 MLC SVM


【摘要】: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精确有效地获取作物信息能够为地区节水灌溉、合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对地区农业的健康长久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遥感影像的时序NDVI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映植被绿度、光合作用强度和它们的季节年际变化,用于农作物信息的提取具有覆盖面广、精度高和实时性强的优点。本文选取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天山北坡农业种植区域为研究区域,Landsat-8多光谱影像为基础,以Landsat-7数据为辅助,建立研究区域NDVI时间序列,进行该地区的灌溉作物分类识别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线性内插方法填充修复Landsat-7中条带数据缺失的部分,以便建立完整的NDVI时间序列,并利用数据完好的Landsat-8影像模拟条带数据缺失修复过程。模拟修复偏差度整体小于15%,说明线性内插方法有效改善了Landsat-7影像质量。(2)研究S-G滤波原理,根据研究区域NDVI具体情况,选择窗口大小为5,多项式次数为3平滑重构NDVI时间序列。比较分析滤波前后不同作物NDVI时间曲线发现,S-G滤波方法提高了NDVI时间序列的整体水平,使其反映作物生长变化更加真实可信,使得NDVI时间序列分类识别应用更加有效。(3)研究MLC和SVM分类方法,分析研究区域各类作物的物候特性,有效选取两组规模不同的训练样本,分别使用MLC和SVM进行研究区域的灌溉作物分类识别实验。实验发现,样本规模增大,MLC分类效果具有明显的改善,整体精度从75%提高到84%,而SVM两次分类效果差异不明显,都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精度高于85%。(4)综合统计分析各类作物的分类识别结果。研究表明,品种单一、物候特征规律独特的作物分类识别效果最佳;品种多样、物候特征规律相似的作物分类识别精度略低。作物分类的整体精度高于86%,识别结果有效反映了地区作物的宏观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钮溥;贾永莹;韩思明;;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开发与科学技术的战略设想(摘要)[J];陕西农业科学;1983年05期

2 本刊编辑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4年01期

3 成广仁;国外某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道路[J];世界农业;1984年02期

4 高德诚;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理分布[J];中国草食动物;1984年01期

5 成广仁;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J];草与畜杂志;1984年02期

6 石山;生态经济思想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开发和建设[J];生态学杂志;1990年03期

7 刘巽浩;;建立开放系统发展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J];山西农业科学;1990年01期

8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机具将问世[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94年04期

9 王九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中的造林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2000年04期

10 张生贤,候维平,李鹏,江永清;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林业的思路与对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仑;邓西平;黄占斌;张岁岐;张正斌;;半干旱地区作物对有限水高效利用的生物学能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胡海波;王汉杰;;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气候效应的分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邢成起;;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年代学新方法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4 管晓丹;黄建平;程善俊;;半干旱地区显著增温和能量变化特征[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5 杨春燕;苏筠;王志强;;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灾防御措施与土地退化关系[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高新梅;高冬梅;张静莹;潘久昌;;西部半干旱地区如何保护和改良农田土壤生态环境[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程满金;郑大玮;马兰忠;;半干旱地区集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模式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李景新;;谈我国东北半干旱地区水土资源的现状与发展对策[A];第十五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纵瑞收;;棉花优良抗旱抗逆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棉花品种改良研究与实践[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立德;张殿香;梁志兵;;半干旱地区农作物主要害虫发生预测防治与减灾对策[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华;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供水难题[N];科技日报;2004年

2 曾强红;雨水集流解干渴[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仑;关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N];中国特产报;2003年

4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黄朝忠 尚全民;关键是解决水的问题[N];中国水利报;2000年

5 李纪人;RS和GIS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中的价值[N];中国水利报;2004年

6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系 石定燧 阿不来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坪建植问题探讨(下)[N];中国花卉报;2004年

7 ;中外专家共话干旱地区粮食安全[N];西安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马爱平;未来,养活世界人口需要农业科技进步[N];科技日报;2012年

9 本版编辑 发言 李佩成 山仑(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晓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防洪减灾所所长);水问题与经济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管晓丹;全球半干旱地区冬季快速增温的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郁;不同水文模型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适用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2 汪松;基于时序NDVI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作物分类识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李莉;干旱、半干旱地区居住区植物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太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廊道生态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春梅;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6 陈丹;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小城镇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7 孙波扬;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式水文模拟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熊晓姣;鄂西北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27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227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