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出处:《灌溉排水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灾害风险理论出发,基于致灾因子、成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4个方面构建了包括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降水、土壤、地形、地貌、林草地、人口、经济、常用耕地和灌溉保证率的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贵州省1949—2011年干旱灾害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GIS图层叠加技术对贵州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总体上呈现由西北部高,东南部低;风险最高的为毕节西部和遵义中部地区。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42102110058) 水利部公益项目(201301039)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70459)
【分类号】:S423
【正文快照】: 刘力华,徐建新,雷宏军,等.贵州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6,35(2):44-49.0引言中国是受干旱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等级提高、影响范围扩大,国家对干旱的防灾减灾工作越来越重视。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可用于分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国富,吴连海;京津冀平原地区一年两熟条件下农业干旱时空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0年02期
2 邱林,陈晓楠,段春青,王志良;农业干旱程度评估指标的量化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3期
3 倪深海,顾颖,王会容;中国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4 庞转棠;王正旺;;盛夏农业干旱事件的分析与预报[J];中国农业气象;2007年01期
5 戴静;贾彬良;;山西旱情发生及对策探讨[J];山西农经;2007年05期
6 乔丽;杜继稳;江志红;吴林荣;姚迎庆;;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区划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9年01期
7 张旭晖;徐萌;居为民;高苹;孔一江;;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农业干旱演变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8 何斌;武建军;吕爱锋;;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9 赵海燕;张强;高歌;陆尔;;中国1951-2007年农业干旱的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4期
10 徐新创;葛全胜;郑景云;刘成武;;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转棠;王正旺;;盛夏农业干旱事件的分析及预报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支克广;涂钢;王琪;陈宏俊;付光极;王江;;乾安县环境干旱和农业干旱的监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王勤;刘会斌;甘建辉;黄明德;刘运成;向婧;罗小华;;基于作物旱度指标的农业干旱评价指标与模型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4 潘华盛;赵金荣;张庚辉;;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农业干旱及生态环境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5 王翠玲;张继权;宁方贵;刘兴朋;佟志军;;基于灰色定权聚类法的辽西北农业干旱灾情评价与区划[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韩占成;;沧州市农业干旱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蔡振群;;丽水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影响[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蔡振群;;丽水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影响[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气象分卷)[C];2005年
9 杨荣光;毕建杰;张衍华;邢建忠;郝兰春;;山东省农业干旱趋势与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晓楠;黄强;邱林;段春青;;基于神经网络的农业干旱评估模型及其概率分布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袁达 通讯员 秦显峰;我市解除农业干旱Ⅳ级响应[N];长春日报;2014年
2 边境 记者 王文辉;我省解除农业干旱Ⅱ级响应[N];吉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素琴;解析我国农业干旱特征[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边境 记者 王文辉;我省农业干旱响应升级为Ⅱ级[N];吉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叶海英;农业如何应对高温伏旱[N];中国气象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马佳 王夕;春雪难解北京之渴[N];北京科技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徐爱东;上天入地揽水“解渴”[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卞辑;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的区别及联系[N];中国气象报;2011年
9 卞怡;俄罗斯的农业气象服务[N];中国气象报;2014年
10 王德民 万信 刘德祥;甘肃严重干旱影响农业生产[N];中国气象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伟东;农业干旱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沈阳农业大学;1993年
2 张丹;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晓楠;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楠;农业干旱风险分析及对策[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5年
2 刘琳;辽宁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耿秀华;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价及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孔凯;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王治海;基于遥感信息的区域农业干旱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6 曾波;湖南省农业干旱空间分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丽红;山西省农业干旱时空演变规律遥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8 唐侥;遥感驱动的农业干旱预警模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于宝珠;旱情风险评价模型及其预警机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凌霄霞;基于修正Palmer旱度模式的湖北农业干旱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1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1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