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农业的现状_《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2007年

发布时间:2016-10-11 11:08

  本文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2007年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京林业科技进步因素的分析和对策

吴成亮  高岚  

【摘要】: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当前北京市林业科技进步的因素可分解为硬科技进步和软科技进步,硬科技又包括种苗、抚育、药肥和森保,软科技包括组织管理、信息化建设、林业科技中介和林业科技推广。并通过量化相应权重,探求这些因素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林业科技发展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基金】:北京市科委软科学资助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项目(ZZ0420)
【分类号】:F326.20
【正文快照】:

从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威克塞尔在他的主要著作之一《政治经济学讲义》第1卷中提出生产函数的思想以来,人们对科技进步贡献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道格拉斯发表了他的知名著作《工资理论》,邀请长于数学的柯布为他的理论设计公式,得到了现在非常常用的C一D生产函数。美国著名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宝忠;基于技术转移集合体模式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桂荣,王慧军,陶佩君;河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定结果与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2 徐向宏,陈玉琪,任王君,郭延宁;甘肃省森林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J];甘肃林业科技;1997年04期

3 陈增明;梁昌勇;陆文星;;层次分析法中专家判断信息提取与合成的一种新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4 顾焕章,王培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定及其方法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5 夏恩君,顾焕章;构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J];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11期

6 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年05期

7 孙炎焱;马小凡;杨宁宁;;层次分析法在自然保护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06年04期

8 程智强,张占耕,白尔钿,刘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的几个问题[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俊芬;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4期

2 李干琼,许世卫;以色列农业科技·农民培训及科技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3 王争艳;潘元庆;祝桂兰;皇甫光宇;李天阁;;影响粮食生产因素的贡献率分析及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何春燕;郑顺林;;科技进步对四川省农业发展贡献的时空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5 王立春;马文芝;卢绍娟;;基于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背景下的“三创一基”人才培养——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6 贾凤伶;孙国兴;李瑾;刘会想;;“十一五”天津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7 卢东宁;侯军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农业技术创新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王桂荣,王慧军,陶佩君;河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定结果与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9 陈磊;杨桂元;;安徽省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2005-2007年数据[J];科技和产业;2009年06期

10 王淑艳;葛家麒;赵红杰;;科技进步对黑龙江省农业产值增长贡献率的测算和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丑洁明;董文杰;叶笃正;;一个经济-气候新模型的构建[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郑循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忠海;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汇墨;中国建筑业增加值提升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卫芳;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胡虹文;农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樊启洲;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9 李春海;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戴小枫;中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伟;重庆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朝闻;中国农业科技投入论[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晓玲;福建县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肖瑞鹏;河北省农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5 陈华恒;对口支援机制对汶川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农业恢复重建的效果评估[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赵小鸽;四川省农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常钢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冯妮丹;广西农业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陈文剑;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贺福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杰,李忱,田杨茁;基于集成创新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张炜;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跨学科学术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3 徐晟,孟祥发,黄长喜;提升高校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年志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周振林;;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J];创新;2007年03期

6 王缉慈;简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7 谷雨;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企业共建研究院——对广东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探讨[J];广东科技;2005年10期

8 杨艳萍;;日本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7年09期

9 吴启运;;大力发展科技中介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02期

10 何正军;美国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甘肃科技;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朱克江;[N];科技日报;2008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周民良;[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锡东;科学技术资源的转化过程与地理分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丰志勇;基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产业密集区技术扩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郭晓林;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及共享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卫忠;高技术产业化模式与河北省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张艳;技术价值评价的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詹美求;基于项目视角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机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刘奕岑;国内外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及其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5 毛尔炯;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刘海林;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英;;浅议构建阳泉市林业科技新格局[J];山西林业;2006年02期

2 ;安徽省林业厅1999年安徽省林业科技进步奖授奖公告[J];安徽林业科技;1999年03期

3 张龙生,费乙;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层次分析法测算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1997年04期

4 吴志芳;杨晓燕;李任波;;基于DPS数据处理系统的层次分析法在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9年02期

5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推动林业科技进步——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简介[J];林业科技管理;2000年04期

6 吴成亮;高岚;袁功英;彭华;;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赵路;国外林业科技进步保障系统浅析[J];世界林业研究;1990年01期

8 乔前;隰县林业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山西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9 连坡;;“九五”陕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的测算[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曹玉昆;薛立伟;;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影响因素的AHP分析[J];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成亮;高岚;;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京林业科技进步因素的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汪求来;叶金盛;;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广东省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3 曹晓平;龙云英;朱恒;;上饶市林业科技推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年

4 邢艳秋;吴红波;;基于遥感技术对季冻区植被适应性评价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2 现代林业技术装备创新发展论文集[C];2009年

5 冯迪;孙保平;安彪;刘莲芳;;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6 甘敬;陈峻崎;张国桢;朱建刚;张峰;;基于小班水平的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6 森林昆虫与自然调控论文集[C];2009年

7 殷国亮;;科技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赖日文;刘健;;森林立地质量的遥感分类[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9 王娟;李春玲;;依靠技术创新 促进林业发展[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柳新红;王章荣;;浙西南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选择研究[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曹金;[N];铜川日报;2010年

2 记者 柏章良 齐联 林泽攀 王建兰;[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记者 丁洪美;[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记者 张瑛;[N];山西科技报;2009年

5 记者 周晗;[N];扬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赵晓平;[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7 记者 王左军 蔡鸿;[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8 铁铮;[N];中国花卉报;2004年

9 ;[N];陇东报;2009年

10 商金杰;[N];中国花卉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艳;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制度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于成龙;基于GIS和RS森林火险预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王春玲;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中植被结构调整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江礼家;大兴沟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5 夏恩龙;中国竹林经营认证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高岗;以水源涵养为目标的低功能人工林更新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程云;缙云山森林涵养水源机制及其生态功能价值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廖太林;松树脂溃疡病菌传入中国风险评估及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代海燕;大青山主要森林类型生态效益的研究与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0 张兴;部分榆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白榆辐射诱变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勇强;基于GIS的害虫发生影响因素分析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2 阮作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艳芳;西部退耕还林投资效益评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蓉丽;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牛君丽;北京风景游憩林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王格根哈斯;武汉市城市森林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李芳菲;基于GIS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决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张瑞娟;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9 林玲;用材林资产评估中市场比较法的改进及案例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10 何秀春;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D];中南林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7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3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