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棕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速率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长期施肥对棕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速率的影响 出处:《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棕壤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 固碳速率
【摘要】:利用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棕壤有机碳在0~60 cm土层的含量和储量特征以及土壤固碳速率.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氮磷肥有机肥配施(M_2NP)、氮肥有机肥配施(M_2N)、单施有机肥(M_2)、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和不施肥处理(CK).结果表明:经过31年长期不同施肥,各处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储量的剖面分布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规律.本试验条件下M_2NP、M_2N、M_2、NP、N、CK处理的耕层有机碳富集系数分别为0.465、0.455、0.407、0.48_2、0.393、0.471,表明耕层土壤对有机碳的保持强度最强.在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M_2NP、M_2NM_2、NPNCK,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与试验前相比,CK处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均显著降低.各处理碳库管理指数(CPMI)表现为M_2NPM_2NM_2NNPCK.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固碳速率可知,与试验前相比,CK处理表现为碳的净释放,固碳速率达-401.4 kg·hm~(-_2)·a~(-1);固碳速率最高的为M_2NP,M_2N,分别达到489kg·hm~(-_2)·a~(-1)、440._2 kg·hm~(-_2)·a~(-1).综合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配施所产生交互效应更有利于棕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及固碳速率的提高.
[Abstract]:The content and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carbon in 0 ~ 60 cm soil layer and the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in brown soil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long-term location experiment of brown soil fertilizer. There were 6 treatments in the experiment. That i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with M2NPN, organic fertilizer with M2N, organic fertilizer with M2N, organic fertilizer with M2N and N with 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NPN) and no fertiliz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31 years of long-term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s and reserv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The enrichment coeffici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cultivated layer of CK treatment was 0.465U 0.455N 0.4070.48p 0.48p 0.393N 0.471,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in the topsoil had the strongest ability to keep organic carbon, and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the 0 ~ 60 cm soil layer was M _ 2NPN _ 2 / M _ 2N _ 2N _ CK.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reserves.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and reserves of CK treatm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PMI).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M2NPM2NNPCK.Analyzed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before experiment, CK treatment showed net carbon release,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was -401.4 kg 路hm ~ (-1) 路a ~ (-1) 路h ~ (-1). The high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was M _ 2NPN / M _ 2N, which was 489 kg 路hm ~ (-2) 路a ~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s more favorable to the increase of organic carbon storage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in brown soil.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东北玉米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辽宁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671231;31471940;41401325)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o.201303095) 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No.L2014256)~~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1引言(Introduction)土壤有机质(碳)对土壤肥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被视为评价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残体,并处于一个不断分解和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是生态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值(于沙沙等,20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洋;刘景双;王全英;;冻融作用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7期
2 于沙沙;窦森;杨靖民;;CENTURY模型在土壤有机碳研究中的应用[J];土壤与作物;2014年01期
3 李林森;程淑兰;方华军;于贵瑞;徐敏杰;王永生;党旭升;李英年;;氮素富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迁移和累积过程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葛;窦森;谢祖彬;孟繁荣;尹显宝;;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水稻土黑碳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9期
2 李源;祝惠;袁星;;冻融交替对黑土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4年05期
3 张仟雨;李萍;宗毓铮;董琦;孙敏;郝兴宇;;CENTURY模型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文利;延边苹果梨园土壤肥力及不同结合态腐殖质分布特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存云;小型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冻胀变形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丽红;;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2 王风;韩晓增;李良皓;张克强;;冻融过程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J];冰川冻土;2009年05期
3 龚家栋,祁旭升,谢忠奎,王亚军;季节性冻融对土壤水分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J];冰川冻土;1997年04期
4 吕新苗;郑度;;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5 腾凯,柳宝田,李益新,常利武;季节性冻土区地下水的变化规律及开发利用[J];地下水;1996年01期
6 吴建国,张小全,徐德应;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影响的综合评价[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9期
7 张永强;唐艳鸿;姜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动态特征[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12期
8 刘淑霞;王宇;赵兰坡;刘景双;秦治家;;冻融作用下黑土有机碳数量变化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9 张殿发;郑琦宏;董志颖;;冻融条件下土壤中水盐运移机理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06期
10 王效科,白艳莹,欧阳志云,苗鸿;全球碳循环中的失汇及其形成原因[J];生态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东;基于CENTURY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解宪丽;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菊,吴金水,童成立,杨钙仁,胡荣桂,唐国勇;三江平原湿地沉积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变异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4期
2 张德全,桑卫国,李曰峰,王宗泉,盖文杰;山东省森林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S1期
3 佟小刚;王伯仁;徐明岗;张文菊;;长期施肥红壤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储量及其固定速率[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4 李洁;盛浩;周萍;袁红;廖超林;黄运湘;张杨珠;;亚热带丘陵几种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布[J];土壤通报;2013年04期
5 王百群,吴金水,吴振海;子午岭次生林区植被中有机碳的储量[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0期
6 张城;王绍强;于贵瑞;何洪林;张文娟;王伯伦;陈庆美;吴志峰;;中国东部地区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J];资源科学;2006年02期
7 慈恩;杨林章;马力;唐玉姝;程月琴;殷士学;;长期耕作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5期
8 Mohammed Alamgir;M.Al-Amin;;异速模型评估森林植被生物量有机碳储量(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8年02期
9 石福臣;李瑞利;王绍强;Sasa Kaichiro;;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及全氮分布与积累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7期
10 尤孟阳;李海波;韩晓增;;土地利用变化与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密度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漆良华;范少辉;艾文胜;毛超;孟勇;;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周银;郭燕;史舟;;浙江省水稻土有机碳库储量估算和比较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魏云敏;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刘琼;东海上层海洋有机碳储量的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黄雪夏;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固定及碳汇效应[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旭辉;农业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与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黎明;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演变模拟的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静;长期不同土壤管理措施X土无机碳储量及其与有机碳的转化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汉向;哈泥泥炭地进现代有机碳沉积速率空间分异的植物物源输入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旺;辽河源主要森林类型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子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孙s,
本文编号:1427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2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