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尕海沼泽湿地不同积水对土壤物理特征和活性有机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23:26

  本文关键词: 尕海沼泽湿地 积水状况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碳 出处:《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水文条件是湿地重要的生态属性,水分条件的变化如降雨、冻融、干湿交替等都会影响湿地大气-植被-土壤之间水分循环过程的方向与强度。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加剧,水文循环发生明显变化,导致了沼泽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水资源量急剧减少、水环境不断恶化,带来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有“高原明珠”之称的尕海湿地,是青藏高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调节湿地气候和蓄水保墒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近年来由于水文循环变化,湿地碳循环过程发生改变。因此,研究水分变化条件下尕海湿地有机碳库变化特征对理解湿地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沼泽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是水体-陆地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尕海沼泽湿地23600hm2,占湿地面积的54.66%,对于维持尕海湿地系统生态碳汇功能十分重要。为探讨土壤物理性质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对尕海沼泽湿地积水状态的响应规律,本文选择尕海沼泽湿地的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和无积水区域,设立定位研究样地,研究积水状态对湿地土壤物理性质和活性碳各组分的影响,探讨不同积水状态下土壤物理性质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变化以及激发效应。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尕海沼泽湿地从常年积水向无积水的变化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和容重明显不同,其中常年积水土壤以细砂(0.2mm)为主,其它2种积水状态以粗砂(2~0.2mm)为主,土壤容重显著增加(P0.05),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显著下降(P0.05)。(2)常年积水状态下土壤平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比季节性积水和无积水状态高出了92.95%和175.03%、92.68%和173.19%、145.97%和328.12%、14.74%和34.96%、36.15%和95.95%,且3种不同积水状态下土壤平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与土壤粗粒(2~0.2mm)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与土壤细粒(0.2mm)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3)积水状态对尕海沼泽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响显著,(0-40cm)土层最大值出现在常年积水状态,季节性积水状态次之,最小值为无积水状态;在不同土壤剖面上,仅20-40cm层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表现为季节性积水状态最大,无积水状态最小,其它土层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含量均表现为常年积水状态最大,无积水状态最小,说明常年积水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具有更加明显的表聚性。(4)在不同的季节,各积水状态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易氧化碳含量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其中无积水、常年积水状态下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呈现波动性的减少;季节性积水状态呈现波动性的增加;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均呈现波动性的增加。各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活性组分均随着土壤有机碳的增加而增大,表明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的重要因素,是微生物的碳源。(5)尕海沼泽湿地从常年积水到无积水的变化过程中,随着地表积水量的减少,土壤质量明显下降,说明无积水状态下土壤活性有机碳损失最多,土壤质量下降幅度最大。(6)尕海沼泽湿地土壤物理性质与活性有机碳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易氧化碳与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呈现出显著性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3.6;S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克;试论林区内沼泽湿地的保护[J];林业勘查设计;2001年03期

2 聂晓;王毅勇;;沼泽湿地局地小气候“冷湿岛”效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3 罗先香,何岩,邓伟;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水系统研究浅析[J];生态学杂志;2003年01期

4 ;湿地风光[J];林业与生态;2012年02期

5 肖协文;于秀波;潘明麒;;美国南佛罗里达大沼泽湿地恢复规划、实施及启示[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年03期

6 贺伟;布仁仓;刘宏娟;熊在平;胡远满;;气候变化对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9期

7 王毅勇,宋长春;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水循环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严登华;王浩;何岩;张学霞;鲁帆;;中国东北区沼泽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6年03期

9 王德宣;宋长春;王毅勇;赵志春;;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与草地二氧化碳通量的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10 陈静;张树文;张养贞;;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景观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晓松;黄耀;;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垦殖对水热通量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易富科;;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特点与保护[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王毅勇;赵志春;;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赵晓松;黄耀;;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垦殖对水热通量的影响[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沈松平;王军;;青藏高原东南缘沼泽湿地遥感动态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力叶;桂北发现大面积高山沼泽湿地[N];桂林日报;2009年

2 周建伟;炎陵发现大面积高山沼泽湿地[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3 记者 薛冬;中国沼泽湿地数据库首建成功[N];光明日报;2002年

4 特约记者 谭也平、通讯员 李明然;宣恩发现罕见高山森林沼泽湿地[N];湖北日报;2005年

5 张进林 陈国洲;长江源区沼泽湿地退化速度加快[N];中国矿业报;2009年

6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张兴林 彭绍兴;炎陵发现万余亩高山沼泽湿地[N];湖南日报;2010年

7 钱荣 陈国洲;长江源区沼泽湿地退化严重[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殷尚清;让沼泽湿地水流草长青[N];甘肃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殷尚清;让沼泽湿地重现活力[N];甘肃日报;2007年

10 ;丰富的基因库[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春玲;三江平原全新世以来沼泽湿地古植被与古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黄石竹;环境变化对小兴安岭沼泽湿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3 付波霖;基于多源遥感的沼泽湿地水文边界界定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

4 邢伟;我国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碳累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

5 董张玉;基于GIS/RS与多目标蚁群算法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空间格局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6 毛德华;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植被NPP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7 郝庆菊;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8 满秀玲;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植被特征与营养元素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野;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对沿线沼泽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徐宁泽;排水对小兴安岭沼泽湿地土壤碳组分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3 胡畔;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碳储量估算[D];延边大学;2017年

4 张功宝;小兴安岭退化沼泽湿地植被特征与恢复效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5 沈璇;四川若尔盖沼泽湿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政策建议[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江凤英;福建东海洋沼泽湿地形成原因与群落生态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7 拱秀丽;沼泽湿地小气候效应的观测与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8 马飞;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沼泽湿地潜在退化风险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建国;中国沼泽湿地数据库集成和网络系统开发[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田琳琳;闽江口沼泽湿地土壤孔隙水营养盐和甲烷剖面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6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66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5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