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本文关键词: Biolog-ECO微平板 红树林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出处:《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探讨微生物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东寨港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在不同月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12月份最高,4月份最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在2月份差异极显著.对6类碳源的利用差异显著(P0.5),其中12月利用率最高,1月最低.氨基酸利用率最高,羧酸类利用率最低.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31种因子种提取的2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可以解释所有方差变量的49.26%和22.26%,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类为对PC1和PC2起分异作用的敏感碳源.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随着时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Abstract]:To explore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mangrove wetland ecosystem.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mangrove soils in Dongzhai Port in different months were analyzed by Biolog-ECO microplate technique. AWCDs were highest in December. In April, the lowest .Simpson index Shannon-Wiener index and Pielou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February, and the utilization difference of six carbon sources was significant (P0.5). The highest utilization rate was in December, the lowest in January, the highest in amino acid utilization and the lowest in carboxylic acid utiliz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showed that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from 31 factor species. Carbohydrates and amino acids are sensitive carbon sources for differentiation of PC1 and PC2. Soil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changed with the change of time scale, indicating that mangrove ecosystem is rich in biodiversity and rich in microbial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热带动植物生态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6001)资助~~
【分类号】:S714.3
【正文快照】: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的指标及对土壤质量变化的反映,包括遗传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1].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对于明确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的生长受温度及水分的影响,不同季节的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可能不同.土壤微生物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明,陈章和,林丽明,黄群声;白云山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变化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反应[J];生态科学;1998年01期
2 孙清芳;刘延坤;邵英男;陈瑶;刘滨凡;;中国森林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6期
3 史东平,李亚平;土壤微生物与林木生长关系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4 王玉杰;草原土壤微生物能流系统的动态模拟[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02期
5 康贻军;胡健;杨小兰;沈敏;薛菲;;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改良方法的响应[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6 杨晓洪;顾觉奋;;红树林土壤微生物与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1年03期
7 靳正忠;雷加强;徐新文;李生宇;赵思峰;;流动沙漠腹地咸水滴灌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年02期
8 李凤霞;郭永忠;许兴;;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9 侯英杰;苏晓华;焦如珍;黄秦军;褚延广;;转基因银腺杂种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9年05期
10 徐文煦;王继华;张雪萍;韩丽丽;李春晓;辛莉;;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查轩;黄少燕;林金堂;;林地针叶化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影响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张磊;高明;谢德体;魏朝富;;稻田自然免耕体系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周转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岳辉;李志真;钟炳林;;水土流失区芒萁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研究[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田晓X;肖文发;汪来发;王鹏程;林英华;;三峡库区典型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与土壤主要性质关系初步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5 徐荣;马玉;熊德平;于红立;贾秀香;付怀军;;古侧柏不同下垫面土壤微生物状况的调查研究[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6 宗美娟;张明才;宋百敏;王仁卿;;黄河三角洲柽柳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成德;中国北方半干旱草原土壤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D];河南大学;2016年
2 高莹;基于宏基因组学的草原土壤微生物对增温响应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3 丁军军;神农架森林土壤微生物沿海拔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D];清华大学;2016年
4 张于光;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天雪;海河流域油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陶玉柱;火对塔河森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干扰作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7 龙健;我国南方红壤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其恢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蒋云霞;基于红树林土壤微生物资源研发的宏基因组学平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初探[D];厦门大学;2007年
9 张静;扎龙湿地草甸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昆虫群落及其相关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10 张磊;稻田自然免耕体系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周转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超;氮添加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李英姿;柏木低效林经济林改造模式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动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马丹;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刘圣恩;凋落叶多样性对土壤碳氮形态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5 尉建埔;氮添加对帽儿山地区六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6 姜思领;小兴安岭森林冬季土壤微生物对氮沉降的响应[D];黑龙江大学;2016年
7 张雅坤;不同施肥类型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韩东苗;柏木低效林生态经济型改造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9 吴琳杰;太行山区荆条灌木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10 曹杰;安太堡矿区不同复垦年限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D];山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69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6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