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稻壳基高比表面积介孔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发布时间:2018-01-28 23:10

  本文关键词: 稻壳 KOH 活性炭 比表面积 介孔率 出处:《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稻壳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分炭化和活化两步制备高表面积介孔活性炭。采用比表面积测定仪测定其N2吸附脱附等温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活性炭形成过程中的物相变化与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氮气保护下,稻壳在420℃温度下炭化4 h,再将KOH与炭化稻壳按质量比3∶1混合均匀后,在750℃活化1 h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平均孔径可达4.54 nm,比表面积高达2 174.09 m2/g,介孔率达到78.57%。
[Abstract]:Using rice husk as raw material, KOH as activator, divided into two step carbonization and activation preparation of high surface area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measured by the N2 adsorption desorption isotherm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X ray diffraction (XRD) on the activity of carbon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micro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nitrogen in rice husk, carbonized at a temperature of 420 DEG C 4 h, then KOH and carbonized rice husk in the ratio of 3 to 1 are mixed evenly, the activation condition of 1 h active carbon prepared with average pore size of up to 4.54 nm in 750 C,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up to 2174.09 m2/g, the mesoporous rate reached 78.57%.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2676;BK20130428)
【分类号】:TQ424.1;X712
【正文快照】: 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高、孔结构发达等优点,作为催化剂载体或者吸附剂,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以生物质[1]、煤[2,3]和石油焦[4,5]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已广泛开展,但孔径主要在微孔尺度。而介孔活性炭除了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外,同时较大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兴宝;李桂莲;谷海燕;;论活性炭在输液生产中的合理使用[J];黑龙江医药;2001年01期

2 ;连续式活性炭灰化炉介绍[J];黄金科学技术;2002年04期

3 车洪;活性炭趣话[J];林产化工通讯;2002年02期

4 李兰廷;赵谌琛;魏宁;;功能化活性炭研究进展综述[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年05期

5 陶德宁;;用苯甲酰基硫脲黏附的活性炭吸附铀(Ⅳ)[J];铀矿冶;2010年02期

6 戴伟娣;孙康;;我国活性炭技术标准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分析[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0年03期

7 王双振;韩晓春;;应用活性炭在燃烧后捕获二氧化碳的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谢赓年;;近年来国外活性炭生产和研究动态[J];林化科技;1974年02期

9 ;炼油厂污水活性炭吸附装置建成投产[J];石油炼制与化工;1977年02期

10 章知德;用活性炭吸附硝酸废气[J];劳动保护;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青芝;肖德涛;赵桂芝;;活性炭局部降氡效率的理论模型研究[A];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守新;;光催化再生型活性炭的研制[A];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麒麟;包玉明;代仁胜;;微波再生活性炭的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4 张声俊;刘吉平;阚美秀;江玉玲;;以褐煤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新技术[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陈燕丹;黄明X&;黄彪;;富钾商陆原位活化制备活性炭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6 刘锦周;谢安国;朱颖;庞秋鸣;;烟气吸附脱硫的活性炭热物性的模拟分析[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娜;章征宝;龙yN锟;;活性炭改性处理水中砷的研究进展[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1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登新;江旭佳;仝伟;;废弃麻织物制备活性炭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9 彭绍洪;李春娟;朱秀莲;王连彬;倪晓连;;用废弃香蕉树制取活性炭的工艺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10 林凤玲;叶李艺;沙勇;陈思源;;两步法制备竹质活性炭[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威力;活性炭七成低价出口两头不落好[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赵宁 张长喜;活性炭出口再敲能源消耗警钟[N];国际商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常素莉;“绿世界”活性炭走上“神五”[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4 记者 叶滨 胡占富;活性炭治污方案由实验室转入“实战”[N];哈尔滨日报;2005年

5 张素霞;活性炭在自来水供水中的应用[N];中国建设报;2005年

6 记者 高天赋;已储备16吨活性炭[N];黑龙江日报;2005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谢微微;黑炭真能吸走脏空气?[N];健康时报;2004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媛;活性炭包没那么神[N];中国质量报;2013年

9 王清;滤毒盒使用须细辨现场复杂情况[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10 张志亮;PE/VC紧盯中国“活性炭” 产品亟待升级[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际会;小麦秸秆炭改性活化及其氮磷吸附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王鲁香;新疆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宋剑飞;活性炭吸附VOCs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屈广周;DBD等离子体降解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及活性炭再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肖平;活性炭肠道驱铅治疗铅中毒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刘剑;微纤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志鹏;活性炭及磁性碳材料吸附金纳米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薛蓓;基于活性炭吸附及组合工艺对洗消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欣;我国活性炭出口贸易及其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张晓明;煤基乙二醇变色机理及脱色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张博;吸附法/微波紫外辐射深度处理氯霉素工业废水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廖炳权;活性炭在制糖清净工艺中的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谢德福;活性炭对氡动态吸附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8 廖岳华;活性炭表面性能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惠民;载苯活性炭微波辐照再生方法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鲁伟;活性炭改性及其对二氧化碳吸附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1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71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a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