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土壤水分及氮素淋失胁迫下根系吸水过程的模拟

发布时间:2018-01-31 18:44

  本文关键词: 水分亏缺 氮素淋失 根系吸水 动态响应 Penman-Monterith模型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提出西藏高原农业种植区土壤水分亏缺、氮素淋失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作物根系吸水胁迫响应函数,并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构建作物根系吸水模型。【方法】于2015年春青稞生育期,在江达灌区和西藏农牧学院农田水利实验场开展同步试验,测定灌区典型田块及实验室参照模式和常规模式下的春青稞根系吸水过程、土壤水分及NH+4-N和NO-3-N淋失过程,基于全局性最优方法率定了根系吸水模型参数,采用Nash-Sutcliffe系数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对模拟精度进行检验。【结果】所构建的根系吸水模型可用于边界条件控制及土壤水分亏缺和氮素流失耦合作用下根系吸水胁迫响应关系的模拟,在春青稞全生育期内,模拟结果的Nash-Sutcliffe系数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4和0.050 8,生育阶段中Nash-Sutcliffe系数和相对均方根误差的最大模拟偏差分别为0.63和0.102。【结论】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描述西藏高原农业种植区土壤水分亏缺和氮素淋失条件下的根系吸水过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Abstract]:[Objective] proposed agriculture planting area soil water deficit in Tibet plateau, the response function of water coupling effect of crop root nitrogen leaching and other factors under the stress, and the Penman-Monteith formula to construct crop root uptake model based on. [method] in 2015 spring barley growth period, in the river of irrigation district and Tibe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experiment field to carry out synchronous test spring barley, root water uptake determination of typical field irrigation and laboratory reference mode and conventional mode, soil moisture and NH+4-N and NO-3-N leaching process, the global optimal method of calibration parameters of root water uptake model based on the test of simulation precision by using 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 and 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esults] the root water uptake model the construction can be used to control response betwee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soil water deficit and nitrogen loss under the coupling of root water stress The simulation in spring barley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 of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is 0.74 and 0.0508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simulated 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and the 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was 0.63 and 0.10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roposed model can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agricultural planting and water absorption of the root zone soil moisture the deficit and nitrogen leaching conditions of Tibet plateau, with high accuracy.

【作者单位】: 西藏农牧学院;
【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项目“西藏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重大专项(Z2016C01G01/07)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C0402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152,91647109,51679257)
【分类号】:S152.7;S153
【正文快照】: 植物根系吸水不仅取决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同时还受到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多种因素的胁迫[1-4]。现有胁迫条件下根系吸水的研究方法总体可以归纳为微观方法和宏观方法两类[5-7],其中微观方法[8-10]是将根系概化为一个无限长且半径均匀的具有水分吸收特性的单根,基于土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道涵;孙铁珩;何娜;杜立宇;梁成华;;固磷基质(无定形铁)淋失特征及其与磷素淋失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05年12期

2 项大力;杨学云;孙本华;张树兰;古巧珍;;灌溉水平对土X磷素淋失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1期

3 胡玉婷;廖千家骅;王书伟;颜晓元;;中国农田氮淋失相关因素分析及总氮淋失量估算[J];土壤;2011年01期

4 易小平,唐树梅,张振文,和开泰,罗志军;几种作物盆栽模拟氮淋失的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宁建凤;罗文贱;杨少海;邹献中;陈勇;孙丽丽;魏岚;巫金龙;;施磷对苦麦菜生长及土壤磷素淋失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3期

6 高茹;李裕元;杨蕊;魏红安;聂敏;张满意;吴金水;;亚热带主要耕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试验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4期

7 许晓光;李裕元;孟岑;焦军霞;石辉;张满意;吴金水;;亚热带区稻田土壤氮磷淋失特征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8 章明清;姚宝全;李娟;孔庆波;;福建菜田氮、磷积累状况及其淋失潜力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1期

9 刘秀萍;吴彦霖;;基于精细管理地区减少氮淋失的管理模型[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年05期

10 秦红灵;全智;刘新亮;李明德;宗勇;吴金水;魏文学;;长沙市郊不同种植年限菜地土壤磷状况及淋失风险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兵;李新慧;邹国元;张琳;张毅飞;;聚合物包衣尿素对降低夏玉米生长期间土壤硝酸盐淋失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学平;李甲亮;石孝均;;水旱轮作条件下磷素渗漏淋失特征及对地下水体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3 余泺;高明;王子芳;;施氮对可变电荷土壤铵态氮淋失特征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新;;农气报表土壤水分记录审核软件[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薛龙琴;冶林茂;陈海波;;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的建设和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薛龙琴;冶林茂;陈海波;师丽魁;;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除多;次仁多吉;边巴次仁;王彩云;;西藏中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姚付启;蔡焕杰;张振华;;烟台苹果园表层土壤水分与深层土壤水分转换关系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9 石庆兰;王一鸣;冯磊;;土壤水分测量中相位差检测算法的实验与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巫丽君;潘建梅;魏爱明;王秀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异常原因浅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班胜林;山西引进新型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陈瑜;我市建成两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宁波日报;2010年

3 王一;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3年

4 记者 宛霞 通讯员 赵志强;中国气象局将加强土壤水分观测[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记者 王建忠;我国将布设150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实习记者 王宝军 通讯员 赵志强;全国建成76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张芳 仲维健;江苏启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网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记者 刘剑英;我省首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大名投用[N];河北日报;2009年

9 邢开成 胡佳军;河北邯郸首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投入使用[N];粮油市场报;2009年

10 记者 田宜龙;66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成[N];河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森;京郊设施农田土壤水氮淋失模拟与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刘汝亮;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氮素淋失特征与过程控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3 马军花;传递函数模型的发展和农田尺度下硝态氮淋失的数值预报[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杨学云;长期施肥条件下X土磷素累积与淋失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安琪;大尺度被动微波辐射计土壤水分降尺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丙霞;黄土区典型灌草植被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7 刘艳;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规律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8 褚楠;基于状态—参数同步估计的土壤水分数据同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李陆生;山地旱作枣园细根分布格局及其土壤水分生态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晨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燕;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下农田氮素淋失特征及氮素平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文;亚热带小流域土壤氮磷空间格局及淋失风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冰;生物质炭对黑土无机氮淋失和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4 徐淑波;济南引黄灌区农田氮素淋失特征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5 易时来;稻-麦/油轮作体系中氮素淋失与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许晓光;亚热带地区四种典型土地利用模式下的氮磷淋失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魏松庆;不同养分管理条件下紫色土氮素淋失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党丽娟;灌溉对黄土层中全氮量淋失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永生;宁夏黄灌区农田有机质对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孙蓓蓓;孪井灌区硝态氮运移规律和淋失通量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9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79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9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