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应用DNDC模型分析东北黑土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协同关系

发布时间:2018-02-04 04:54

  本文关键词: DNDC模型 长期施肥 土壤有机碳 农田生产力 出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索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期为东北地区黑土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土区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网站公主岭监测基地的23年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肥(NPK)、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NPKM1)、1.5倍的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1.5(NPK)M1]、无机肥配施高量有机肥(NPKM2)和无机肥配施秸秆(NPKS)6个处理进行土壤有机碳和产量的分析,将数据用于DNDC模型验证,并对6种施肥处理在未来气候下(40 a)黑土有机碳的演变进行模拟。【结果】试验监测结果表明:从1990~2012年的土壤有机碳数据分析得出,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碳从12.49 g/kg以年均0.69%的速率下降,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DNDC验证结果如下:DNDC验证土壤有机碳时各处理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为14.98%~37.91%,验证作物产量时各处理的RMSE为8.28%~11.19%,说明模型能够基本反映长期不同施肥下的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未来气候下的模拟结果表明:CK和NPK处理土壤有机碳在未来40年里分别下降16.67%和11.21%。而3个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在未来40年呈稳定增长态势,NPKM1、1.5(NPK)M1和NPKM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将分别增加13.65%、15.74%和15.84%,以1.5(NPK)M1增势最为显著。NPKS处理的有机碳相对初始略有增加。当施氮量从160 kg/hm~2增至320 kg/hm~2时,土壤有机碳每增加1.00 g/kg,作物产量的增加量从44.48kg/hm~2下降至15.95 kg/hm~2。【结论】从长期实测数据的分析和DNDC模型模拟得出,实施秸秆还田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能有效持续增加SOC含量,并能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在施氮量160~320 kg/hm~2水平下,作物产量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产量的提升幅度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降低。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crop yield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lack soil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methods] based on the long-term experimental data of Gongzhuling Monitoring Base of National soil Fertility and Fertilizer benefit Monitoring website in Black soil region for 23 years,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yield were analyzed under six treatments of n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ingl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inorganic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low amount of organic fertilizer (NPKM1: 1.5 times), inorganic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high amount organic fertilizer (NPKM2)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straw (NPKS). The data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DNDC model, and the evolu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black soil was simulated by 6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in the future climate.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from the analysi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ata from 1990 to 2012,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Soil organic carbon decreased from 12.49g / kg to 0.69% per year for a long time without fertilization. Organic and inorganic application can increas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DNDC verificatio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DNDC verific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the 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each treatment is 14.98 ~ 37.91, and the RMSE of each treatment is 8.28 ~ 11.19, 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 can basically reverse. The results of future climate simulation show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of the treatments treated with NPK and CK decreased by 16.67% and 11.21 respectively in the next 40 years, while the treatments of three fertilizers and organic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in the next 40 years,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decreased by 16.67% and 11.21 respectively in the next 40 years. In the next 40 years,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of NPKM1 and NPKM2 treatments will increase 13.65% 15.74% and 15.84%, respectively. The organic carbon treated with 1.5% NPKN M1 will increase slightly relative to the initial value. When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pplied increases from 160 kg/hm~2 to 320 kg / hm ~ (-1), Soil organic carbon increased by 1.00 g 路kg ~ (-1) 路kg ~ (-1) 路kg ~ (-1) 路kg ~ (-1) 路kg ~ (-1) 路kg ~ (-1) 路kg ~ (-1) 路kg ~ (-1) 路kg ~ (-1) 路kg ~ (-1) 路kg ~ (-1)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creased from 44.48 kg / h ~ (-2) to 15.95 kg 路hm ~ (2).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ong-term measured data and DNDC model. Under 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f 160 ~ 320 kg/hm~2, the crop yiel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the increasing rang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联合实验室;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26-2,2013031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ED101100)资助
【分类号】:S158.3
【正文快照】: 土壤有机碳(SOC)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以及土壤肥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2]。全球土壤碳库储量1500 Gt,约为大气碳库的2倍,它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显著波动[3 4],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如施肥、秸秆还田以及耕作等可以实现农田土壤碳汇功能[5]。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黎;王立刚;李虎;邱建军;刘慧颖;;基于DNDC模型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农田固碳减排措施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1期

2 张明园;魏燕华;孔凡磊;陈阜;张海林;;耕作方式对华北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3 包刚;覃志豪;周义;包玉海;萨楚拉;;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的模拟评价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02期

4 陈长青;胡清宇;孙波;张佳宝;;长期施肥下石灰性潮土有机碳变化的DNDC模型预测[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6期

5 邱建军;王立刚;李虎;唐华俊;Eric Van Ranst;;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6 梁爱珍;张晓平;杨学明;方华军;申艳;李文凤;;东北黑土有机碳的分布及其损失量研究[J];土壤通报;2008年03期

7 安婷婷;汪景宽;李双异;于树;朱平;;施用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8 黄耀;孙文娟;;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J];科学通报;2006年07期

9 王立刚,邱建军,马永良,王迎春;应用DNDC模型分析施肥与翻耕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长期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邱建军,王立刚,唐华俊,李红,Changsheng Li;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咏梅;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有机碳演变特征及转化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西和;蒋劢博;王志豪;刘骅;;长期定位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演变特征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2 刘书田;窦森;侯彦林;郑宏艳;黄治平;;中国秸秆还田面积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3 金雯晖;杨劲松;侯晓静;姚荣江;余世鹏;王相平;谢文萍;;轮作模式对滩涂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的影响[J];土壤;2016年06期

4 鲁晶晶;周智彬;闫冰;丁新原;贾宏涛;王新军;;绿洲化过程中塔里木地区农田土壤固碳速率与驱动因素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6年06期

5 董亮;田慎重;王学君;孙泽强;郑东峰;刘盛林;董晓霞;郭洪海;罗加法;;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中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29期

6 王敬哲;塔西甫拉提·特依拜;丁建丽;张东;刘巍;;基于分数阶微分预处理高光谱数据的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21期

7 涂纯;李发东;;模拟增温条件下翻耕免耕农田土壤CH_4通量响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9期

8 刘小慧;汪旭明;任洪昌;王维奇;;有机种植在茉莉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升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09期

9 田慎重;王瑜;宁堂原;董晓霞;董亮;郑东峰;郭洪海;;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7期

10 吕艳杰;于海燕;姚凡云;曹玉军;魏雯雯;王立春;王永军;;秸秆还田与施氮对黑土区春玉米田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加敏;喻瑶;陆星;巨晓棠;;肥料添加剂降低N_2O排放的效果与机理[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6期

2 王秀斌;周卫;梁国庆;孙静文;夏文建;刘东海;;典型潮土N_2O排放的DNDC模型田间验证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04期

3 张明园;黄光辉;孔凡磊;陈阜;张海林;;耕作方式对华北冬小麦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布特征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4 陈长青;胡清宇;孙波;张佳宝;;长期施肥下石灰性潮土有机碳变化的DNDC模型预测[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6期

5 孔凡磊;陈阜;张海林;黄光辉;;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6 赵俊芳;郭建平;张艳红;徐精文;;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02期

7 熊伟;林而达;蒋金荷;李岩;许吟隆;;中国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8 刘清;孙波;解宪丽;李忠佩;;县域尺度红壤丘陵区水稻土有机碳模拟[J];土壤学报;2009年06期

9 张黎明;于东升;史学正;赵莉敏;丁维新;王洪杰;潘剑君;;基于不同土壤数据单元法的DNDC模型对太湖地区水稻土CH_4排放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8期

10 胡立峰;李洪文;高焕文;;保护性耕作对温室效应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成己;施肥和耕作长期试验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及作物生产力变化的统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忠芳;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和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佟小刚;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香芝;;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J];农技服务;2009年06期

2 王纯枝;李良涛;陈健;刘明强;宇振荣;;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06期

3 ;(2)全国各省区各种作物产量统计表[J];地理学报;1936年01期

4 ;什么叫回归和回归系数?什么叫相关和相关系数?[J];甘肃农业科技;1978年01期

5 刘福英;;合理调配肥料的原则[J];农业科学实验;1983年06期

6 ;什么叫回归和回归系数?什么叫相关和相关系数?[J];陕西农业科学;1977年07期

7 段道怀;世界作物产量简况[J];农业信息探索;1990年02期

8 杜修学,卞敏,杨焕金,周卫东,张升;农桐间作光和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91年01期

9 拉巴,李春;浅析拉萨市作物产量与水分变化[J];西藏科技;2002年03期

10 陈靠山;提高作物产量和抗病性的策略和关键技术[J];世界农药;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匡廷云;赵明;卢从明;白克智;焦德茂;张荣铣;李良璧;;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力争作物产量的突破[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宇万太;张璐;马强;;辽宁潮棕壤长期定位试验下肥料对作物产量的贡献[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麦稻轮作制下耕作措施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霞;李辉信;胡锋;沈其荣;陈小云;仓龙;;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C、N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利;樊明寿;;利用SPSS进行作物产量与施肥量关系的线性加平台回归模型拟合[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路明;;序[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海刚;黄治平;杜会英;王风;张克强;;RZWQM模型的研究进展[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廖华明;罗林明;王显报;王胜;袁春花;;栽培制度对麦田病虫群落组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简报[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百战;吕翔;赵杰;孙磊;;气候变化对秋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适应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阎同生;徐东瑞;;应用GIS开发河北省富钾岩石的研究[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梅;粮食安全有保障 主产作物产量可动态预报[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杨方宇;黄村今年秋季作物产量再创历史新高[N];衡水日报;2011年

3 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 田欢;中国土壤硼元素缺乏影响作物产量[N];农资导报;2006年

4 杨海燕 记者 徐光胜;微生物菌活化土壤作物产量大增[N];哈尔滨日报;2009年

5 记者 于宁;增强土壤肥力 提高作物产量[N];吉林日报;2006年

6 王忠怀;科学施肥: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N];辽源日报;2006年

7 上海农科热线供稿;及时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N];东方城乡报;2009年

8 翟洪民 刘传珍;茬口倒得顺 粮食装满囤[N];农民日报;2004年

9 ;作物产量庞大 市场需求旺盛[N];期货日报;2003年

10 云南省土肥站 刘友林;科学施肥的五个基本定律[N];云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忠芳;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和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刘爽;耕作施肥对土壤水热和养分及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3 周丽敏;黄土高原双垄覆膜和地槽集水技术对土壤水温、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4 刘长安;施肥、覆膜和耕作方式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5 李焕春;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带旱耕地土壤特性及生产力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林;稻—菜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2 叶英新;生物质炭施用两年后黄淮海平原黄潮土土壤性质、作物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靖彦;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旱地红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国清;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和养分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袁率;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韩霜;土壤、施肥及气候因素对作物产量贡献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陈晨;黄土丘陵沟壑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动态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荣合;不同的施肥措施对新造梯田土壤质量和作物作物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9 宋永林;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和褐潮土肥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刘禹池;保护性耕作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9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89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