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我国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发布时间:2018-02-23 18:41

  本文关键词: 鞘翅目 瓢虫科 异色瓢虫 生物学特性 生态适应 翅色型 人工繁殖 出处:《草业科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丰富的翅色型,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全面了解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科学利用其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我国异色瓢虫研究概况出发,全面总结了我国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其捕食效应、翅色型多样性、人工繁殖及释放技术等最新研究进展。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探究其生态适应性进化机制及翅色型多态性的遗传学基础,推动该虫人工繁殖的"工厂化"和"商业化",为异色瓢虫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
[Abstract]:Harmonia axyridisis is an important predatory natural enemy insect, which has abundant wing color type and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scientists. It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control potential. Based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Heterochromatic ladybugs in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biological ecology of Heterochromatic ladybird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predation effect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coloring patterns of the wings. In the future, th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terochromatic ladybug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and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its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the genetic basis of its wing color polymorphism should be explored. To promote the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of the insect "factory" and "commercializ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basis for the different color ladybird.
【作者单位】: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计划(1506RJZA211)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IRT13019) 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20161073001001)
【分类号】:S47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玉武;张启明;赵桂娟;杜磊;曲爱军;;异色瓢虫二斑变种对猎物搜索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2 董晓峰;赵桂娟;茹桃勤;胡海燕;姜广翔;曲爱军;;异色瓢虫十九斑变种对猎物搜索行为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3 王u&;刘爽;张帆;张润志;;环境颜色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8年12期

4 刘震;徐洪富;孔繁华;孙竹波;朱彬洲;;异色瓢虫成虫最适冷藏条件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5 李连枝;;异色瓢虫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6 李连枝;姚丽敏;秦日栋;高洁;;山西省异色瓢虫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J];山西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7 杨洪;申智慧;张帆;廖启荣;;异色瓢虫不同龄期幼虫踪迹对受孕雌虫产卵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2年02期

8 杨洪;申智慧;张帆;廖启荣;;同种幼虫踪迹对未受孕异色瓢虫雌虫行为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年01期

9 庞海玉;宇佳;迟德富;李晓灿;钱晶晶;张超群;;20-羟基蜕皮甾酮对异色瓢虫幼虫的活力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3年02期

10 刘崇乐;崂山异色瓢虫的几个特点[J];昆虫学报;1963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育俭;滕树兵;;六种农药对异色瓢虫的毒力试验[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杨俊成;李春晓;沈佐锐;;异色瓢虫越冬地的选择及迁入、迁出量的测定[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秦资;张帆;唐斌;;异色瓢虫海藻糖酶基因的克隆[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4 刘育俭;滕树兵;;六种农药对异色瓢虫的毒力试验[A];全国园林植保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帆;杨洪;张君明;王兵;;三种代饲料对异色瓢虫饲养效果评价[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6 王u&;张润志;张帆;;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交配选择、繁殖能力的比较及不同食物条件对其不同色斑型繁殖能力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段云;武予清;杨淑斐;;异色瓢虫的人工饲养与应用[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林莉;常剑;温丽娜;胡保文;何成兴;吴文伟;张如阳;杨明;田育天;杨继周;郭志祥;浦恩堂;;异色瓢虫实验种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云南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素琴;张帆;;异色瓢虫对八种杀虫剂敏感性测定[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帆;王素琴;;异色瓢虫对八种常用杀虫剂敏感性测定[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毛伟豪;异色瓢虫完胜蚜虫 赤眼蜂大战玉米螟[N];河南科技报;2014年

2 记者 毛伟豪;“虫虫特攻队”助农业摆脱农药“V纭本砙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本报记者 周昆;“生防特工队”善用是关健[N];中国花卉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静;异色瓢虫低温胁迫耐受性及其越冬策略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吴庆禹;异色瓢虫不同色斑类型遗传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陈洁;异色瓢虫卵子发生及饲料对其卵黄发生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宋新元;玉米与大豆群落捕食者捕食行为的DNA标记检测与控害作用的FQ-PCR量化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震;人工扩繁代异色瓢虫最适冷藏条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金瑞;异色瓢虫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郭红双;异色瓢虫越冬代不同斑型的遗传多样性和耐寒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施佐X;异色瓢虫Treh1-3和Treh1-4基因的克隆分析与低温诱导下的海藻糖代谢[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付文燕;异色瓢虫与短翅蚜小蜂的集团内捕食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曲淑贤;不同地理种群异色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耐寒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7 路玉婷;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异色瓢虫生殖及子代发育、捕食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张瑞杰;异色瓢虫对茶园吸汁类害虫防控能力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9 吴迪;异色瓢虫法国种群飞行能力及捕食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10 辛海泉;吉林省部分地区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多态的群体遗传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7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27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