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四川省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7 17:37

  本文关键词: 单季稻 高温和低温 致灾因子危险性 四川省 出处:《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开展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可为四川省单季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基于1981年-2012年四川省26个气象台站单季稻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利用水稻高、低温灾害指标,从灾害发生频率、次数和强度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省单季稻生育期内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果表明:1981年-2012年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频率较高,大部地区超过60%;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次数较多,大部地区在26~50次;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强度较高,大部地区分别为4~12天/次和6~9天/次.近30年来,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的低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减少趋势;开花期高温发生次数基本不变,发生强度呈现降低趋势;灌浆结实期高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四川省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育阶段单季稻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单季稻的安全生产.
[Abstract]:Risk analysis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hazard factors of single cropping rice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single cropping rice produc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and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2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from 1981 to 2012, the rice height is utilized. Low temperature disaster index, from disaster frequency, The risk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temperature disaster factors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Sichuan single cropping rice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in terms of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in grain filling stage of Sichuan single cropping rice was higher from 1981 to 2012. In most areas, the occurrence time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during filling and fruiting period are more than 60, and 2650 times in most areas, and the intensity of occurrence of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in filling stage is higher in most areas. In the last 30 years,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low temperature in Sichuan single cropping rice seedling stag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but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high temperature in flowering stage was basically unchanged, and the occurrence intensity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high temperature in grain filling and fruiting stage are increasing. The risk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temperature disaster factors of single cropping rice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 of Sichuan Province are differ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al with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safe production of single cropping rice.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候中心;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2014-08);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基本科研费业务项目(BROP201513) 四川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课题(2015-开发-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2013CB430205)
【分类号】:S42;S51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勇翔;王秀珍;郭建平;赵艳霞;黄敬峰;;中国水稻生产的时空动态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2 陈超;庞艳梅;潘学标;张殿芳;;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7期

3 代姝玮;杨晓光;赵孟;李勇;王文峰;刘志娟;;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Ⅱ.西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2期

4 陈超;庞艳梅;张玉芳;;近50年来四川盆地气候变化特征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5 帅细强;王石立;马玉平;李迎春;谢佰承;;基于ORYZA2000模型的湘赣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04期

6 田小海;罗海伟;周恒多;吴晨阳;;中国水稻热害研究历史、进展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2期

7 万素琴;陈晨;刘志雄;周月华;邓环;高素华;;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分布[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S2期

8 李守华;田小海;黄永平;刘爱英;;江汉平原近50年中稻花期危害高温发生的初步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7年01期

9 冯明;陈正洪;刘可群;吴义城;毛飞;黄永平;;湖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6年04期

10 刘玲,沙奕卓,白月明;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刘烨;张海清;刘爱民;肖层林;唐荣;杨永标;蒋凌云;李雪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敏感期高温对异交特性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2 庞艳梅;刘佳;陈超;;四川省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8期

3 尹朝静;李谷成;高雪;;气候因素对水稻单产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北农户层面的分层模型[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8期

4 初征;郭建平;赵俊芳;;东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5 李晓云;刘念;曾琳琳;黄玛兰;;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水稻单产时空变化及收敛性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年04期

6 李轲;景元书;谭孟祥;薛杨;;不同灌水量对拔节孕穗期水稻生理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3期

7 黄纯倩;朱晓义;张亮;孙兴超;华玮;;干旱和高温对油菜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7年03期

8 王钦;曾波;;广汉机场春季地面风的变化特征及其对飞行训练的影响[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年02期

9 宣守丽;石春林;刘杨;薛昌颖;张文宇;曹宏鑫;;自然环境高温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结实率的影响及模拟[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7年01期

10 高雪;李谷成;尹朝静;;极端气候变化及其对水稻气候产量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建;陈金;陈长青;;科学认识东北气候变暖 充分发挥水稻适应潜力[J];北方水稻;2012年01期

2 杨万江;陈文佳;;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12期

3 孙伟;崔鹤;杜金岭;李建华;;全球变暖影响下的东北水稻生产发展建议[J];北方水稻;2011年05期

4 陈超;庞艳梅;潘学标;王春艳;;四川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1期

5 周巧富;吴绍洪;戴尔阜;潘韬;陈曦炜;;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应对对策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Z1期

6 周锡跃;徐春春;李凤博;方福平;;世界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05期

7 徐春春;李凤博;周锡跃;方福平;;中国水稻生产效益比较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0年04期

8 王国敏;谢鑫;;我国西部粮食生产的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基于四川省三个粮食生产县的调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黄晚华;杨晓光;李茂松;张晓煜;王明田;代姝玮;马洁华;;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10 马洁华;刘园;杨晓光;王文峰;薛昌颖;张晓煜;;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变化趋势[J];生态学报;2010年1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忠伟;张京红;赵志忠;刘少军;谢瑞红;;基于GIS的海南岛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2 温华洋;田红;唐为安;卢燕宇;吴蓉;;安徽省冰雹气候特征及其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13年01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秋珍;徐明;;对气象致灾因子危险度诊断方法的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杨秋珍;徐明;李军;;对气象致灾因子危险度诊断方法的探讨[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1543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43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c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