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敦煌阳关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02-28 19:00

  本文关键词: 敦煌阳关湿地 植被盖度 土壤有机碳 分布特征 土壤水分 出处:《生态学杂志》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渥洼池草本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53个样地,采用分层采样方法(0~20、20~40和40~60 cm)对其中高盖度、中盖度、低盖度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高盖度、中盖度、低盖度植被0~60 cm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4.94~25.89、4.77~13.89和3.56~11.42 g·kg~(-1),高盖度、中盖度植被20~40、4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低盖度的差异显著(P0.05);高盖度植被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最大,低盖度植被居中,中盖度植被最小;(2)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水分、全氮、全磷和N/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盐分、容重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关键主导因素。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湿地保护、管理以及生态恢复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Soil carbon storage in wetland eco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balance.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with high coverage, middle coverage and low coverage were studied by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high coverage, middle coverage, middle coverage, and low coverage 3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the three cropping cover typ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high coverage, middle coverage, and low coverage.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soil with low coverage of 0 ~ 60 cm was 4.94 ~ 25.89 g 路kg ~ (-1) and 3.56 ~ 11.42 g 路kg ~ (-1) ~ (-1),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high coverage and that of low coverage was significant (P _ (0.05)), and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high coverage vegetation was the highest, and that in low coverage vegetation was the highest.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N / P,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salinity and bulk density. Soil moisture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wetlan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in arid area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12、41461109)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8RJZA114)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NWNU-LKQN-11-10)资助
【分类号】:S15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訾园园;郗敏;孔范龙;李悦;杨玲;;胶州湾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及储量[J];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07期

2 周文昌;崔丽娟;王义飞;李伟;;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储量[J];生态学杂志;2016年08期

3 夏品华;喻理飞;寇永珍;邓欢;刘金波;郭光霞;;贵州高原草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酶活性的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04期

4 胡敏杰;任洪昌;邹芳芳;任鹏;仝川;;闽江河口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碳氮磷分布及计量学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3期

5 王勇辉;焦黎;;艾比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储量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16年18期

6 夏志坚;白军红;贾佳;温晓君;高照琴;张光亮;;黄河三角洲芦苇盐沼土壤碳、氮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J];湿地科学;2015年06期

7 代雪玲;谢建平;王蒙;董治宝;;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J];湿地科学;2015年03期

8 黄昕琦;李琳;吕烨;潘高娃;祁瑜;段成瑜;黄永梅;;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组成与碳储量[J];湿地科学;2015年02期

9 缑倩倩;屈建军;王国华;肖建华;庞营军;;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15年02期

10 肖烨;商丽娜;黄志刚;张文广;薛振山;张仲胜;吕宪国;;吉林东部山地沼泽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地理科学;201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宁泽;排水对小兴安岭沼泽湿地土壤碳组分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昌;史玉虎;潘磊;庞宏东;;基于固碳服务价值评价的洪湖湿地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7年04期

2 杨应;蒋长洪;何跃军;欧静;王鹏鹏;司建朋;何敏红;林艳;;丛枝菌根网对喀斯特适生植物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7年12期

3 马瑞;马维伟;李广;吴江琪;;尕海湿地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凋落物分解及其有机碳动态[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6期

4 陈晓艺;徐德福;李映雪;顾佳茹;潘潜澄;李鑫;管益东;;三种水生植物枯落物分解特征与人工湿地渗透系数[J];湿地科学;2017年05期

5 孔锋;李梦婕;吕丽莉;王一飞;;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旱灾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J];干旱区研究;2017年05期

6 曾从盛;仝川;孙志高;王维奇;张林海;黄佳芳;;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研究进展[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年03期

7 张剑;王利平;谢建平;赵庭伟;曹建军;;敦煌阳关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杂志;2017年09期

8 SUN Guojun;LI Weihong;ZHU Chenggang;CHEN Yaning;;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Ili River Valley,Xinjiang,Northwest 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7年04期

9 王志强;黄国勤;赵其国;;新常态下我国轮作休耕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要点简析[J];土壤;2017年04期

10 苏倩倩;朱单;何奕忻;杨振安;朱二雄;姜林;徐颖怡;彭长辉;朱求安;陈槐;;若尔盖高原花湖泥炭沉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昌;索郎夺尔基;崔丽娟;王义飞;李伟;;排水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年08期

2 姜俊彦;黄星;李秀珍;闫中正;李希之;丁文慧;;潮滩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以崇明东滩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年04期

3 杨文彬;耿玉清;王冬梅;;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J];生态学报;2015年14期

4 徐婷;徐跃;江波;张玲;宋文彬;周德民;;贵州草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15年13期

5 谢长永;陈波;徐同凯;;杭州西溪湿地植物生物量和有机碳季节变化及碳的积累[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6 肖烨;黄志刚;武海涛;吕宪国;;三江平原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含量差异[J];生态学报;2015年23期

7 黄昕琦;李琳;吕烨;潘高娃;祁瑜;段成瑜;黄永梅;;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组成与碳储量[J];湿地科学;2015年02期

8 WANG Yu-Lai;YANG Chang-Ming;ZOU Li-Min;CUI Heng-Zhao;;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cross a Riparian Buffer Wetland in Chongming Island,China[J];Pedosphere;2015年02期

9 魏强;佟连军;杨丽花;吕宪国;张慧敏;;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J];生态学报;2015年04期

10 王莹;胡维平;;太湖湖滨湿地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颖;黑龙江省黑土不同形态有机碳变化特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郝建茹;采伐对东北温带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峰,杨浩,蔡祖聪,赵其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统计研究[J];土壤学报;2001年04期

2 杨丽霞,潘剑君;土壤有机碳动态模型的研究进展(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3年04期

3 周莉,李保国,周广胜;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4 张国盛,黄高宝;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潜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5 彭文英;张科利;杨勤科;;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影响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6 朱连奇;朱小立;李秀霞;;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邵月红;潘剑君;许信旺;米高奇;;浅谈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估算方法[J];土壤通报;2006年05期

8 赵鑫;宇万太;李建东;姜子绍;;不同经营管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9 于永强;黄耀;张稳;孙文娟;;华东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10 苏艳华;黄耀;;湿地垦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模拟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敏;;中国土壤有机碳研究综述[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2 卢茜;唐英平;高人;尹云锋;马红亮;;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吴庆标;王效科;郭然;;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进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王百群;苏以荣;吴金水;;应用稳定性碳同位素研究土壤有机碳的来源构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5 安静;邓波;韩建国;杨富裕;;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秦小光;宁波;殷志强;穆燕;;末次间冰期以来渭南黄土地区土壤有机碳碳库的演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7 周莉;周广胜;;中国东北样带土壤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李富山;韩贵琳;唐杨;吴起鑫;;喀斯特地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氮特征:以贵州普定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9 邱海源;黄志伟;王宪;;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汪青;张平究;;退耕还湿对菜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与质量的影响[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李珍素;人为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N];农资导报;2006年

2 李云;中国耕作土壤固碳有潜力[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守才;水土流失对黑土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尤孟阳;黑土母质熟化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组分与结构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3 范胜龙;农用地分等中样点布设对表征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崔鸿侠;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何亚婷;长期施肥下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贾御夫;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技术研究温度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7 李龙;赤峰市敖汉旗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8 许信旺;不同尺度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徐华君;中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王百群;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林林;山地丘陵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及预测[D];西南大学;2013年

2 蔚耀洲;温度和水分对山西省地带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悦;不同农作管理措施对东北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未来变化的模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4 姜航;张广才岭西坡地形因子和保护机制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相对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黄琳琦;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分布及矿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莲阁;温度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7 贾会娟;西南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下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相关组分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张洋;浙江凤阳山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张帅;黄土丘陵区深层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10 张丽敏;长期施肥我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对碳投入的响应特征[D];贵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48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48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