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高原典型区退耕农户经济特征与决策行为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08:38

  本文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GGP) 农户调查 经济行为 评价 决策行为 黄土高原 安塞县 陇中 出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在第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普遍到期和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学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围绕退耕还林工程的核心双重目标“改善退耕农民生活”和“持续发挥生态效益”,首先对我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之一的陕西省安塞县的退耕农户进行了早期调研整理并开展逐个回访调研,以研究近15年退耕还林农户的特征及其变化;接着对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的退耕农户进行有计划的随机访谈调研,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和开放式问题调研,分析了6种不同退耕还林类型农户的经济行为状况及其差异,较全面的研究了退耕还林农户对工程的评价,并研究了不同种植业收入的退耕农户对工程评价的差异,定量研究了农户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近15年来,离开农村生活的农户增加,非农业劳动力比例和数量增加,非农业收入增加很快,退耕农户表现出明显的向非农化转变特征,整体收入结构好转;但退耕农户之间收入差异增加,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特征明显;与初期相比,退耕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特征趋于淡化,对补贴款发放期限和强度期望提高,停止补贴后有复耕意向的农户有所增加。(2)不同退耕还林类型农户的经济行为存在较明显的差别,特别是种植业收入差异很大。通过对陇中黄土高原有计划的农户随机访谈调查,退耕还林类型为枸杞型(0.25)、花椒型(0.63)和苹果型(0.63)的农户种植结构明显低于杏树型(0.87)和枣树型(0.84)。不同类型农户的人均耕地资源差别明显,花椒型农户的人均耕地资源最少,仅为0.70亩,低于国家规定的人均1.5亩的耕地标准。不同退耕还林类型农户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情况差异较大。生态林型和杏树型农户的生产要素总投入最低,分别仅为385元/亩和410元/亩,花椒型农户的生产要素投入最高,为1077元/亩。不同退耕还林类型农户的开支情况差异明显,不同退耕还林类型农户的生活水平差异较大。花椒型和苹果型退耕农户的消费支出总额最多,杏树型农户家庭支出数额最低,只有花椒型农户的一半。本研究中最直观的差异体现在农户种植业收入上。最高的花椒型农户种植业收入(17756元)是最低的杏树型农户种植业收入(1937元)的9.17倍,悬殊很大。(3)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评价整体上比较积极,但评价情况也存在分异特征,负面评价需要引起重视。目前农户的退耕还林意愿较高(有96.40%的调查农户表示愿意退耕)。大部分农户(92.79%)认为退耕还林对家庭没有影响或无明确影响,认为退耕还林对家庭有明确负面影响的农户较少(只有7.21%),并且超过一半的农户(53.15%)评价认为退耕后家庭收入多了。关于停止补贴这一问题,大多数农户(60.36%)认为停止补贴对家庭的影响不大或几乎无影响。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农户占78.38%,农户对生态效益的满意度较高(1.90分)。但是评价方面也有一些负面的结果:对政策执行情况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农户只有60.36%,政策执行情况的满意度较差(1.55分);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了解程度较差(只有7.21%的农户表示清楚退耕还林政策);退耕政策宣传情况不乐观(有79.28%的农户表示近两年没有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农户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渠道比较单一且局限性问题突出。因此需要注重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工作,注重宣传渠道的多样性和宣传内容的普及性。从不同种植业收入水平的农户分异评价来看,种植业高收入型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评价整体上要优于种植业低收入型农户,但二者差异并不明显。从退耕目的来看,种植业低收入型农户对于“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更大。但在补贴款发放评价上,高收入型农户的评价较差。在满意度评价方面,种植业低收入型农户对生态效益(1.94分)和政策执行情况的满意度(1.59分)均高于种植业高收入型农户(分别为1.87分和1.52分)。在补贴停止对家庭的影响评价方面,更多的种植业低收入型农户(45.10%)认为停止补贴对家庭生活影响较大,高于高收入型农户(36.67%)。(4)在补贴停止的假设条件下,农户复耕的比例(4.50%)很小,但大量农户(53.15%)不会维护退耕成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退耕农户复耕的风险较低,加权平均计算出调查样本中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得分为1.38分(高于1分)。在农户退耕决策的影响因素方面,回归模型结果中,退耕还林政策宣传情况对农户的决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党员或干部、补贴款发放情况和种植业收入水平对农户决策行为并没有显著影响(P0.1)。户主年龄对农户决策行为有负向的影响,种植业收入水平对农户决策行为有正向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完善和加强退耕还林政策宣传,相关学者需要注重在提高农户的种植业收入水平方面的研究,和政府部门共同探索提高退耕农户种植业收入水平的模式和方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3.211;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务院决定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 曾培炎强调:巩固成果、完善政策、解决好退耕农户长远生计[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7年09期

2 ;国务院决定 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现金补助[J];农家之友;2007年12期

3 ;国务院决定 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J];内蒙古林业;2007年09期

4 支玲;张媛;蒋小宁;;退耕农户林权意识调查分析——以安定区、宜川县、鹤庆县、织金县、准格尔旗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0年01期

5 ;国家将为退耕农户建5954万亩基本口粮田[J];粮食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6 杜建宾;姜志德;;劳动负效用视角下的退耕农户决策行为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1年06期

7 高淑桃;方玉媚;;四川退耕农户自我发展模式及评价[J];农村经济;2008年11期

8 崔海宁;周智;张蓬涛;朱永明;;河北环京津地区退耕初步调查[J];林业资源管理;2010年02期

9 李积德;;试论困难退耕农户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年26期

10 王志江;;挖掘工程本身经济潜力 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J];中国林业;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蕾;谢晨;赵金成;梁丹;戴广翠;Jeff.Bennett;王雪红;;退耕农户长期生计分析[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学忠;民乐退耕农户用上“一折通”[N];张掖日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马献伦邋通讯员 王志林 王坤;十堰退耕农户将增收10亿元[N];湖北日报;2007年

3 江宇;退耕农户可继续直补[N];雅安日报;2007年

4 见习记者 田薇邋通讯员 洪学智;退耕农户补助期满后今年仍有补助[N];常德日报;2008年

5 记者 陈泳;甘肃采取措施确保退耕农户生计无忧[N];甘肃日报;2011年

6 春生;我国将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记者 莫瑞宁;4万退耕农户将受惠[N];西安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杨楠;再造“绿色银行” 惠及退耕农户[N];宝鸡日报;2010年

9 朱邪;建立解决退耕农户生计的长效机制[N];贵州日报;2008年

10 记者 何卓;有效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蒙;黄土高原典型区退耕农户经济特征与决策行为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

2 王文强;嘉绒藏区退耕农户安置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陈厚涛;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与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赛斐;不同林种退耕农户收益及持续意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杜建宾;生态经济联合生产条件下的退耕农户决策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静;关于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1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51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