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秸秆还田对水稻土中钾素形态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 有机质 pH 出处:《土壤通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湖北省武穴市、荆州市和武汉市三个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连续秸秆还田(三地秸秆还田时间分别为9、5和3年)对不同层次(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各形态钾素(水溶性钾、特殊吸附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全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层中特殊吸附钾和非特殊吸附钾的含量,两者的增量分别为9.92%~138.35%和35.57%~143.79%,其中武穴试验点的增加效果相对最好。20~40 cm土层,各处理之间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全钾含量表现为武穴试验点最低(2.59~3.15 g kg~(-1)),与荆州和武汉试验点差异性较大(9.45~11.91 g kg~(-1))。武穴和荆州试验点供钾能力较低(速效钾含量100 mg kg~(-1)),武汉试验点供钾能力为中等(速效钾含量在100~150 mg kg~(-1))。矿物钾和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武穴、荆州和武汉试验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9**、1.000**),速效钾中各组分与速效钾的相关性在三个试验点存在差异,其中还田时间越长相关性越好。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long-term positioning tests of three rotation crops in Wuhan, Hubei Province, Jingzhou City and Wuhan City,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ontinuous straw returning (the time of returning straw to soil were 9 ~ 5 cm and 3 years) to different layers (20 ~ 20 cm and 20 ~ 40 cm) of potassium (water-soluble potassium, special adsorbed potassium, non-special adsorbed potassium, non-exchangeable potassium, mineral potassi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pecial adsorption potassium and non-special adsorbed potassium in 0 ~ 20 cm soil layer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traw returning, and the increment of them were 9.92% 138.35% and 35.5757 ~ 143.79%,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 effect of Wuxiao test site was the best in the soil layer of .2040 cm. The soil total potassium content was the lowest 2.59 ~ 3.15 g kg / kg ~ (-1) in Wu-Cave test site,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Jingzhou and Wuhan test sites in 9.45 ~ 11.91 g 路kg ~ (-1) ~ (-1) 路kg ~ (-1) 路kg ~ (-1) 路L ~ (-1). The potassium supply capacity of Wuxian and Jingzhou test sites was relatively low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was 100). The potassium supply capacity of Wuhan experimental site was moderate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was 100 ~ 150 mg / kg).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ineral potassium and total potassium.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Jingzhou and Wuhan test sites were 0.994 and 0.999, respective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as different in the three experimental sites, and the longer the returning time was, the better the correlation was.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基金】: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No.201503123)资助
【分类号】: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廷梅,杨林章;苏南水网地区农田钾素资源概况及潜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2 郭建华,韩宝文,邢竹;耗竭土壤钾素的固定及对棉花钾素营养的作用[J];华北农学报;2003年01期
3 柳林虎;毕务文;李早勇;方剑;于晓霞;;土壤供钾能力与钾素平衡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朱永官,罗家贤;我国南方某些土壤对钾素的固定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1993年02期
5 曾洪;农村钾素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J];四川农业科技;1997年04期
6 李廷强,王昌全;植物钾素营养研究进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刘建香;贾秋鸿;田树;杨云;郭云周;;不同农艺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钾素平衡和流失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9年04期
8 杜伟;赵秉强;林治安;李燕婷;袁亮;;三种有机无机复混钾肥钾素的释放与供应特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年02期
9 洪仁辉;;氮、磷、钾素在土壤中垂直运移研究现状[J];热带林业;2011年02期
10 ;每生产100斤粮、棉、油需要多少氮、磷、钾[J];陕西农业科学;197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建慧;蒋国政;吴福如;;氮素与钾素在基肥和追肥中的用量配比研究[A];上海烟草系统2002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2年
2 宋永斌;陈其道;房爱红;刘静;;钾素肥源的施用效果研究[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3 王崇乐;都大俊;张可安;柯小兰;王鸿耀;;秦巴山区土壤中钾素状况的分析及补钾措施[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4 李小坤;鲁剑巍;吴礼树;;水旱轮作体系中的钾素循环与平衡[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5 许咏梅;马兴旺;杨涛;刘骅;王斌;;HA(Humic acids)对灰漠土钾素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福利 吕霞;主要土壤的供钾能力[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睢宁;麦棉周年秸轩还田影响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形成的钾素替代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廖育林;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志勇;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李娜;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钾素供应特征及有效性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5 熊明彪;长期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小麦系统中钾素利用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路慧英;长期施肥褐土钾素变化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2 和林涛;长期施肥土壤—作物体系钾素动态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葛玮健;长期施肥对X土钾素状况和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刘金华;吉林省黑土钾素释放、固定动力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5 谢奎忠;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钾素平衡的影响及钾肥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6 张亦驰;耕作方式和轮作对黑土钾素形态及分布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7 杜召永;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钾素供应能力及玉米品质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8 岳龙凯;长期施肥及不同pH下红壤钾素有效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553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5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