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惠渠灌区渠道衬砌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及其空间变异性
本文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泾惠渠灌区 衬砌渠道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出处:《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解灌区渠道衬砌节水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陕西关中典型灌区泾惠灌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了泾惠渠灌区干支渠衬砌渠道两侧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变异及土壤颗粒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衬砌渠道两侧SOM质量比介于18.96~162.92 mg/kg,平均为86.07 mg/kg,其中,预制混凝土衬砌渠道两侧SOM质量比最高,现浇凝土衬砌和浆砌石衬砌其次,复合土工膜衬砌最低;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SOM的半方差函数可用指数模型进行最优拟合,变程为21.7 km,结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为0.37,SOM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空间依赖性,SOM质量比和土壤颗粒的kriging插值图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SOM的空间分布格局是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canal lining water saving on soil quality in irrigation district, Jinghui Irrigation District, a typical irrigation district in Guanzhong, Shaanxi Province, was studied. Traditional statistics, geostatistics and GIS techniques were used synthetically.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articles were studied in Jinghui canal irrigation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ss ratio of SOM on both sides of the lining canal was between 18.96 mg / kg and 162.92 mg / kg, with an average of 86.07 mg / kg. The quality ratio of SOM on both sides of precast concrete lining is the highest, the cast-in-situ concrete lining and masonry lining are the second, and the composite geomembrane lining is the lowest. The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emi-variance function of SOM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fitted optimally by exponential model. The variation range is 21.7 km, and the ratio of structural variance to total variance is 0.37 km, which shows moderate spatial dependence on SSOM mass ratio and kriging interpolation of soil particl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OM is the result of both random and structural factors.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陕西省科技支撑项目(2013KJXX-38) 陕西省水利科技支撑计划项目(slkj2013-0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JQ 5161)
【分类号】:S27;S15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平;;泾惠渠灌区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分析[J];陕西水利;2008年03期
2 ;泾惠渠灌区 千年古渠展新姿 和谐盛世竞风流[J];中国水利;2009年18期
3 刘璇;;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研及建议[J];陕西水利;2011年06期
4 王明;;浅析泾惠渠灌区地下水采补失衡区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J];陕西水利;2012年03期
5 岳中奇;;陕西省泾惠渠灌区75%水平年地下水资源评价[J];陕西水利;2012年04期
6 王辛未;王尔同;董志勇;;泾惠渠灌区间歇灌水法调查[J];陕西水利;1991年03期
7 李永杰,马孝义,康绍忠;泾惠渠灌区地表与地下水优化调度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8 王忠建;;泾惠渠灌区信息化建设运行分析[J];节水灌溉;2006年05期
9 刘燕;;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人民长江;2010年08期
10 陈力;泾惠渠灌区方田建设的措施及效益[J];人民黄河;1994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国英 陈景云 黄卫涛;泾惠渠灌区冬春灌溉引水过亿方[N];陕西日报;2010年
2 陈景云 黄卫涛;陕西泾惠渠灌区——构建水费廉政“阳光工程”[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永锋;泾惠渠灌区:让群众浇得上地浇得起水[N];陕西日报;2009年
4 陈景云 王超;泾惠渠灌区 春灌任务超额完成[N];陕西日报;2009年
5 陈景云;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全面推行微机开票到户[N];中国水利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王辛石;陕西泾惠渠灌区让“毛细血管”畅通无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7 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局长 白鹏翔;泾惠渠灌区 全面改革良性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2年
8 韩焱;我市全面完成150万亩春灌任务[N];咸阳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蒋增科;春回大地抗旱忙[N];咸阳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蒋增科;春回大地浇麦忙[N];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代锋刚;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农业节水对地下水空间分布影响及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盼盼;泾惠渠灌区农用水资源配置及其地下水涵养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杨娟;泾惠渠灌区干旱评价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张志强;泾惠渠灌区供需水平衡及供水风险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现勇;泾惠渠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D];长安大学;2008年
5 黄晓蕙;泾惠渠灌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旭;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区域变化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戴国强;泾惠渠灌区灌季优化调度模型与运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8 许昶;泾惠渠灌区应对干旱的水源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姜鹏;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动态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洁;泾惠渠灌区供水调度与优化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53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5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