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00:02

  本文选题:洞庭湖 切入点:农业面源污染 出处:《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明确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运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评价了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运用GIS软件绘制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状况,运用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表明:2010和2014年洞庭湖区TN、TP年输出负荷总量分别为104556.9t,12719.02t;103643.71t,13032.79t;不同类型污染源产生TN负荷量大小顺序为:旱地水田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林地,不同类型污染源TP污染负荷量大小顺序为:畜禽养殖旱地水田农村生活林地;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主要来源是旱地和畜禽养殖,在空间上TN、TP污染分布一致,但各区域TN、TP年输出负荷量存在差异,以桃源县、汉寿、澧县,鼎城、南县、安化、华容、平江等区域输出负荷量高,是流域优先控制区,并基于聚类分析将ANP划分为4类污染类型,提出控制对策.
[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Dongting Lake,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in Dongting Lake area was evaluated by using output coefficient method and iso-standard pollution load method,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was plotted by using GIS software. The pollution types were classified by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nnual output load of TNTP in Dongting Lake area in 2014 was 104556.9t / 12719.02t / t 103643.71t / t ~ 13032.79t respectively, and the order of TN load from different pollution sources was as follows: farm land of dryland paddy field,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ing, rural forest land, etc. The order of TP pollution load of different pollution sources was as follows: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ing dryland paddy field rural living woodlan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mainly came from dry land and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NT TP pollution in space was the same.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annual output load of TNT TP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Taoyuan County, Hanshou County, Lixian County, Dingcheng County, Nanxian County, Anhua, Huarong, Pingjiang and other regions have high output loads.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ANP is divided into four pollution types,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湖泊环境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洞庭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泊工程技术中心;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5-002)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14BAC09B0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2-YSKY-14)
【分类号】:X52;X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玲,王丽萍,罗阳;河北省面源污染分析[J];海河水利;2004年04期

2 吴迪;何俊仕;;鞍山市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3 邱钰棋;付永胜;朱杰;华迪;房景燕;;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策措施[J];新疆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4 张亚丽;;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青海科技;2007年02期

5 杨艳霞;曾红娟;张亚玲;;流域面源污染危害及治理与管理对策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8年06期

6 王洪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2008年06期

7 崔海英;;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1期

8 刘陶茂;王克勤;;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与进展[J];硅谷;2008年11期

9 文正华;徐国祥;;桃源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8期

10 张小青;;海安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晨;;东平湖湖区农业面源污染及驱动因素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叶华香;李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研究[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杜传德;孙维山;孙航;谢峰;姜宝义;;哈尔滨市农业面源污染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兆良;;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迫在眉睫[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5 温荣夫;胡明;;徐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措施与效果[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6 李廷友;林振山;谢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傅强;杨仁斌;李蓓;佘佳荣;王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措施[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兆良;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原因和控制对策[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宏艳;;新农村建设中面源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靳秀英;宋文波;;利用“加减乘除”措施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家印;高度重视协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N];贵州日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方家印;贵州将全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孟秀华;主要农区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项目启动[N];农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田婉莹;专家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献策[N];海南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马洪香;农业面源污染亟待治理[N];联合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唐蓓茗;“面源污染”不治,难有清水潺潺[N];解放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刘毅 余建斌;防治面源污染,难在哪儿[N];人民日报;2013年

8 吕晟君;兰州整治生活低空面源污染[N];西部时报;2013年

9 本报通讯员 赵世卿;控制面源污染 开展排污监测[N];云南政协报;2013年

10 通讯员 周应良;大理市实施“四大工程”防控洱海面源污染[N];大理日报(汉);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2 肖新成;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李春哲;饮马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污染物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4 徐建锋;农业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对氮磷盈亏平衡的响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周早弘;农业面源污染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杨志敏;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冯孝杰;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D];西南大学;2005年

8 葛继红;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经济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庄艳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复杂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模拟[D];武汉大学;2013年

10 胡永定;徐州沛沿河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乐雅娟;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治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王莉;秦岭北麓俞家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种植业污染途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林雪原;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控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梁增芳;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陈冲;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静;淮河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包信;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及负荷核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谢婷;不同化肥用量及降雨强度下面源污染中氮素流失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刘志欣;近十年来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变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10 马甜;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58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58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