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侵蚀特征
本文选题:土壤侵蚀 切入点:植被群落 出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而植被能从根本上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安塞县典型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侵蚀针法,结合2012—2015年降雨数据及不同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坡地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不同年份植被群落土壤侵蚀强度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不同植被类型群落防治土壤侵蚀的能力不同,具体为自然恢复灌木群落自然恢复草本群落人工灌木群落人工乔木群落。灰色关联度显示,降雨量与坡度是影响植被群落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因素,乔灌木群落坡度降雨量,草本群落降雨量坡度。自然恢复植被群落枯落物盖度植被盖度,人工植被群落植被盖度枯落物盖度;因此,在当前植被条件下,未受到扰动的群落可有效减少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优先进行植被自然修复,适时适地引入乔灌木进行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尽早促进乔木群落的林下植被发育,保护其林下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同时减少人为干扰。
[Abstract]:Soil erosion in Loess Plateau has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in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vegetation can fundamentally control soil and water loss in Loess Plateau. Taking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in typical sloping land of Ansai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rosion needle method is used. Based on the rainfall data from 2012 to 2015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the soil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loping fields were studied. The 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 of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years is high water year and dry year.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 communities to control soil erosion is different. The grey correlation showed that rainfall and slop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oil erosion of vegetation community, and the slope rainfall of Arbor shrub community. Slope of rainfall in herbaceous community. Litter coverage of natural restored vegetation community, litter coverage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community, and litter coverage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community; therefore, under current vegetation conditions, The undisturbed communiti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ffect of rainfall on soil erosion. Whe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s carried out,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natural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and artificial regulation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by introducing trees and shrubs in proper tim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of Arbor community as early as possible, to protect the layer of shrub and litter under the forest, and to reduce the human disturbance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淮河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丘区坡面退耕与淤地坝对坡沟系统侵蚀产沙的阻控机理(41371280)”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201501045)
【分类号】:S1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黄懿梅;曾全超;;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6年10期
2 冯天骄;卫伟;陈利顶;于洋;杨磊;张涵丹;;陇中黄土区坡面整地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年11期
3 杨帆;程金花;张洪江;周柱栋;戴矜君;;坡面草本植物对土壤分离及侵蚀动力的影响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5期
4 赵冬;许明祥;刘国彬;张蓉蓉;脱登峰;;用显微CT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9期
5 吕锡芝;康玲玲;左仲国;孙娟;倪用鑫;;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不同植被下的坡面径流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5年07期
6 胡安;陈皓;陈先江;侯扶江;;黄土高原农田与草原土壤种子库[J];草业科学;2015年07期
7 易婷;张光辉;王兵;苏子龙;李振炜;师阳阳;;退耕草地近地表层特征对坡面流流速的影响[J];山地学报;2015年04期
8 刘文祥;李勇;于寒青;;草灌植被恢复提高坡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碳、氮含量的有效性:退耕年限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年01期
9 王冬;杨政;郝红敏;武高林;朱元骏;史志华;;黄土区退耕草地凋落物-土壤界面水分过程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1期
10 沈海鸥;郑粉莉;温磊磊;姜义亮;卢嘉;;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细沟形态特征的综合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志华;陈正汉;李加贵;韦锋;刘军忠;;基于CT技术的原状黄土细观结构动态演化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3期
2 赵珩钪;曹斌挺;焦菊英;;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侵蚀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3期
3 吴雷;许有鹏;王跃峰;徐羽;林芷欣;;水文实验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7年04期
4 戴金梅;查轩;黄少燕;陈世发;翟少华;王丽园;刘川;;不同植被覆盖度对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3期
5 徐锡蒙;郑粉莉;武敏;;雨强和坡度对黄土陡坡地浅沟形态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1期
6 吴芸紫;刘章勇;蒋哲;杨梅;;稻-麦连作和稻-休耕农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较[J];草业科学;2017年05期
7 吴建平;韩新辉;任成杰;杨改河;任广鑫;;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退耕林地土壤碳氮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8 杨帆;张宽地;马小玲;杨明义;杨婕;;植被覆盖度对坡面流相对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17年02期
9 马小玲;张宽地;杨帆;杨明义;董旭;;坡面细沟侵蚀断面形态发育影响因素分析及动力特性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10 王晨沣;王彬;王玉杰;王云琦;胡波;李世荣;;不同土壤前期含水率和坡度下黄壤分离临界水动力特性[J];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焦燕;代钢;杨铭德;温慧洋;;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盐碱程度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1期
2 曾全超;李鑫;董扬红;李娅芸;程曼;安韶山;;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性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纬度变化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5期
3 袁红朝;吴昊;葛体达;李科林;吴金水;王久荣;;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细菌、古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6期
4 沈海鸥;郑粉莉;温磊磊;卢嘉;姜义亮;;雨滴打击对黄土坡面细沟侵蚀特征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8期
5 李鑫;曾全超;安韶山;董扬红;李娅芸;;黄土高原纸坊沟流域不同植物叶片及枯落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5年03期
6 杨宁;邹冬生;杨满元;付美云;雷玉兰;林仲桂;赵林峰;;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演变[J];林业科学;2014年12期
7 程金花;秦越;张洪江;丛月;杨帆;闫永庆;;华北土石山区模拟降雨下土壤溅蚀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2期
8 LIU Wenhui;ZHU Jiaojun;JIA Quanquan;ZHENG Xiao;LI Junsheng;LOU Xuedong;HU Lile;;Carbon Sequestration Effects of Shrublands in Three-North Shelterbelt Forest Region, 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4年04期
9 韩亚飞;伊文慧;王文波;王延平;王华田;;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连作杨树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年05期
10 胡婵娟;郭雷;刘国华;;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格局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J];生态学报;201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钦普;美国土壤侵蚀治理的历史、现状和问题[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2 王少军,张志;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景观形成机理[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5期
3 John.W.Peterson PE;美国控制土壤侵蚀的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4 Taro Uchida,Takahisa MiZuayma,Akitsu Kimoto ,Yuko Asano;中国东南部利用铯-137观测荒坡土壤侵蚀的局限性[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5 杨胜天,朱启疆,张卫国;应用智能化遥感解译方法监测贵阳市土壤侵蚀[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6 任兆选;美国土壤侵蚀实验室马克博士来绥考察[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8期
7 ;澳大利亚对土壤侵蚀的解释[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8 ;美国对土壤侵蚀的解释[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9 ;日本的土壤侵蚀概念与法规[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10 ;土壤侵蚀[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婧;吴健生;王秀茹;郑茂坤;;深圳市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何伯干;;福建晋江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危害[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3 樊哲文;黄灵光;钱海燕;方豫;;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蔡继清;任志勇;李迎春;;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马为民;张剑波;田卫堂;;纹理解译标志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卓慕宁;李定强;吴志峰;王继增;刘平;;广东省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7 黄毅;张玉龙;曹忠杰;高云彪;蔡景平;;辽宁省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8 双瑞;双书东;程焕玲;;河南省不同土壤侵蚀区主要侵蚀特征及防治措施与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9 林敬兰;杨学震;陈明华;;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赵春华;张学兵;杨开望;史志华;王天巍;蔡崇法;丁树文;;替代能源措施对三峡地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观平;东莞土壤侵蚀59平方公里[N];东莞日报;2013年
2 记者 黄峰 通讯员 肖培青;土壤侵蚀快速调查与水土保持评估方法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黄河报;2007年
3 杨旋;土壤侵蚀:触目惊心的黑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记者 郑北鹰;“长治”工程每年约减少土壤侵蚀2亿吨[N];光明日报;2005年
5 记者 杨亚非;轻点鼠标土壤侵蚀了然[N];人民长江报;2006年
6 记者 李力;我国年减少土壤侵蚀15亿吨[N];经济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李锋德 李坤;辽宁全国首个完成高分辨率水土流失调查[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N];江西日报;2004年
9 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公报[N];辽宁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屈遐;水土保持不宜多家管理[N];中国环境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陕永杰;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南京大学;2011年
2 程楠楠;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地貌形态耦合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3 郁科科;陇中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气候变化耦合特征及其对人地关系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6年
4 徐仪红;辽东湾沿岸土壤中钚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侵蚀示踪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滕洪芬;基于多源信息的潜在土壤侵蚀估算与数字制图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陈少辉;遥感影像融合在土壤侵蚀分析中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林惠花;典型区域土壤侵蚀的地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洋;岷江源头区植被景观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相关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9 华丽;“人—自然”耦合下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其防治区划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黄炎和;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泽;兴县土壤侵蚀及景观格局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尚书;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韦安胜;秦岭北麓面源污染风险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许福慧;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侵蚀治理效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闫帅;土壤侵蚀空间估算与土地利用调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苗连朋;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植被与水沙变化响应关系模型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耀军;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8 路彩玲;海原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9 吴胡强;大别山上舍小流域不同林分土壤侵蚀特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0 宓莹;云南大石坝水库流域土壤侵蚀与沉积泥沙来源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79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7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