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河流域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本文选题:土壤有机碳 切入点:土壤团聚体 出处:《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名山河流域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名山河流域3种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7.50~34.70g/kg之间,含量高低表现为水稻土黄壤紫色土,水稻土含量分别是黄壤和紫色土的1.32,1.39倍;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看,水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旱地、茶园和果园,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84 6);(2)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中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稻土黄壤紫色土,下层土壤(20—40cm)有机碳含量为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分布具有相似规律;(3)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含量大小关系表现为水田旱地果园茶园,下层土壤(20—40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水田果园茶园旱地,水田表层、下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旱地、果园、茶园,再次证明活性有机碳是表征有机碳特性的重要指标;(4)3种类型土壤的团聚体在不同的利用方式下的有机碳含量表现出随着土壤剖面加深而降低的趋势,土壤团聚体的单位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各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综上可知,土壤类型的差异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对土壤有机碳及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Abstract]:Taking different types of soil in the Minshan River Bas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in aggregate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three types of soil in Mingshan River Basin ranged from 17.50 to 34.70 g / kg, showing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was high or low in paddy soil yellow purple soil. Compared with yellow soil and purple soil,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paddy soil were 1.32 ~ 1.39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upland, tea garden and orchard, respectively, and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paddy fie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upland, tea garden and orchar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soil profil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surface soil is 0-20 cm) the order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s paddy soil yellow soil purple soil, the lower layer soil is purple soil yellow soil,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has the similar law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mode, the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the surface soil is from high to low to the paddy soil yellow soil purple soil, the lower layer soil is the paddy soil purple soil yellow soil, the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distribution has the similar rule.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surface soil (0-20 c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dry land (20 ~ 40 cm) of paddy field, and the content of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surface and lower layer of paddy fiel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dry land,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lower layer of soi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dry land,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lower soil was 20-40 cm (P < 0.05). In tea garden, it was proved once again that active organic carbon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characte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carbon.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three types of soil aggregates under different utilization patterns showed a tendency of decreasi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soil profile.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per unit of soil aggregates showed a wavy trend with the decrease of particle size,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aggregates an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The difference of soil types and land use patterns will have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and aggregat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雅安市环境保护局;
【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项目(2014) 四川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双支计划项目(2016)
【分类号】:S15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琴;夏建国;;土地利用方式对川西低山区土壤腐殖质组成以及结合形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林杉;冯明磊;阮雷雷;胡荣桂;彭业轩;肖宏宇;卢兰;;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3 周脚根;尤冬梅;;基于关联规则的土壤重金属积累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4 齐仲正;加拿大利用航片测定土地利用方式[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7年04期
5 贾亚男;袁道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贵州岩溶土壤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年06期
6 常美蓉;庞奖励;张彩云;朱美玲;;关中东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影响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年01期
7 陈铮;刘大林;邓波;张英俊;杨富裕;韩雪梅;;华北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螨的分布特征[J];草原与草坪;2010年03期
8 吴煜禾;张洪江;王伟;程金花;王冉;杜士才;吕文星;古德洪;;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与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朱霞;韩晓增;;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氮素含量变化特征[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10 兰登明,孟庆阁,李志恒;赤峰地区退化土地利用方式与生产力[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林杉;胡荣桂;聂文婷;;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廖燕;朱君君;孙振钧;王冲;张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蚯蚓种群特征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徐华勤;章家恩;冯丽芳;全国明;毛丹娟;孟磊;;微生物商对华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土壤类型的响应[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海春兴;赵烨;陈志凡;赵芳敏;;河北坝上东南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蚀性研究——以河北丰宁县大滩乡三道河为例[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吴祥云;张丹丹;李海燕;;辽西地区朝代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甄莉娜;张英俊;;农牧交错带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剖面分布特征[A];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甄晓君;傅瓦利;贾红杰;段正锋;杜富芝;;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区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8 李强;刘毅华;;低碳经济与农村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思考[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仕吉;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及碳库特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贾韦德;[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莹;围湖造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亮;藏东南地区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7 何冬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结构及矿化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张玉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潮棕壤营养元素剖面分布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5年
9 刘讯;半干旱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养分和水分的动态变化[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胜蓝;中亚热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素有效性与分级[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超花;半干旱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水文性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3 张宏;黄土沟壑区侵蚀劣地土壤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MOKGAWA DINEO LYDIA;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南非林波波省与中国吉林省土壤化学养分与腐殖物质的差异[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5 杨丰;贵州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6年
6 何颖楠;贵州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D];贵州大学;2016年
7 张佳楠;黄河三角洲垦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8 姜涛;辽宁省西北部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固沙改土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祝滔;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宋敏;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00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0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