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和沉积部位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选题:侵蚀部位 切入点:沉积部位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排放的CO_2量约占整个生态系统的70%,其微小的波动就会引起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尽管土壤呼吸已有大量的报道,但侵蚀和沉积条件下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地球上超过60%的陆地面积是8°的坡地,侵蚀和沉积是地表频繁发生物质运动过程。研究侵蚀和沉积条件下土壤呼吸变化对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坡度变化剧烈,是研究侵蚀-沉积条件下土壤呼吸变化的典型地区。依托“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长武站”),设置梯度试验(5°、10°和20°),各处理包括侵蚀和沉积部位两部分,共4个重复。该研究利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LI-COR,Linc°ln,NE,USA)和土壤温度及水分数据采集器(EM50,DECAGON,USA),测定侵蚀和沉积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次降雨结束后采集径流和泥沙,定期采取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等。主要试验结果:(1)沉积部位土壤呼吸速率高于侵蚀部位,且随坡度增大侵蚀和沉积部位间的差异增大,沉积部位较侵蚀部位提高幅度为17.9%~57.7%,10°和20°差异显著(P0.05)。侵蚀部位土壤呼吸随坡度变化呈现:5°10°20°,相比5°,10°和20°侵蚀区土壤呼吸显著降低12%和26.1%(P0.05)。相反,沉积部位土壤呼吸随坡度增大表现为:5°10°20°,10°和20°较5°分别增大1.8%和6%,各坡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坡度增大,侵蚀与沉积部位土壤呼吸总量呈递减趋(5°:3349.40g.C.y-110°:3089.44g.C.y-120°:2969.63g.C.y-1)。(2)沉积部位土壤水分含量较侵蚀部位显著升高8.7%~28.6%(P0.05)。侵蚀部位土壤水分随坡度增大显著下降,而沉积部位随之显著升高。侵蚀和沉积部位之间以及不同坡度间的土壤温度差异均较小。(3)沉积部位MBC较侵蚀部位高6.5%~49.8%,随坡度增大侵蚀和沉积部位之间的差异越大。侵蚀部位MBC随坡度变化不大,而沉积部位MBC在各坡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坡度增大MBC含量上升,与5°相比,10°和20°提高28.9%和41.0%。SOC和DOC与MBC呈现类似的规律。与MBC不同,5°侵蚀部位SOC含量高于沉积部位,且侵蚀部位不同坡度间差异显著(P0.05),而DOC含量在侵蚀和沉积部位之间以及不同坡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4)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具有极其显著的一元二次相关性(P0.0001),径流与侵蚀和沉积部位土壤水分变化密切相关;底物与土壤呼吸明显相关,随SOC和MBC含量增大,土壤呼吸呈升高趋势,泥沙迁移是导致底物(SOC、MBC)在侵蚀、沉积部位差异的驱动力;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指数相关性,与DOC显著相关,但侵蚀与沉积间土壤呼吸的差异与温度和DOC无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和泥沙在侵蚀和沉积部位的重新分布引起土壤水分和底物空间变异,这是导致土壤呼吸在侵蚀与沉积部位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随侵蚀-沉积强度增大,土壤呼吸总量下降,侵蚀-沉积有助于降低陆地表面土壤CO_2通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7;S1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李凌浩;土壤呼吸及其测定法[J];植物杂志;2003年05期
2 王凤文 ,杨书运 ,张庆国;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2004年12期
3 孟凡乔;关桂红;张庆忠;史雅娟;屈波;况星;;华北高产农田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及其季节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4 栾军伟;向成华;骆宗诗;宫渊波;;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2期
5 方精云;王娓;;作为地下过程的土壤呼吸:我们理解了多少?[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3期
6 苏永红;冯起;朱高峰;司建华;常宗强;;土壤呼吸与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08年01期
7 唐燕飞;王国兵;阮宏华;;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研究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陈宝玉;王洪君;杨建;刘世荣;葛剑平;;土壤呼吸组分区分及其测定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张智婷;宋新章;高宝嘉;;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干文芝;胡宗达;任永宽;彭丽;吴永成;;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土壤呼吸研究态势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国;朱波;;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唐英平;;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凯;许晓静;徐小牛;;合肥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初探[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洪建;严俊霞;汤亿;;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反馈——油松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关系的定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谢锦升;杨玉盛;陈光水;高人;杨智杰;郭剑芬;;植被恢复对严重侵蚀红壤碳吸存和土壤呼吸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玉盛;陈光水;王小国;高人;李震;金钊;;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动态及通量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唐洁;汤玉喜;吴敏;李永进;王胜;;洞庭湖区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动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8 肖孔操;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植物残体与土壤pH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敏;孔正红;;崇明岛人工林土壤呼吸研究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唐洁;汤玉喜;吴敏;李永进;王胜;;洞庭湖区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动态[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郭起豪;土壤呼吸里的“碳秘密”[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周飞 申卫军;大气CO_(2)浓度影响土壤呼吸[N];广东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霞;寒温带冻土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姜继韶;施氮和轮作对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3 王一;模拟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雷蕾;马尾松林土壤呼吸与微生物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Houssou Assa Albert;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下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呼吸和土壤水分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6 史宝库;东北典型森林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7 刘尉;大渡河中游干旱河谷区云南松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和土壤呼吸对增加降水的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8 李洪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时伟宇;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两典型森林群落土壤呼吸动态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10 雷海清;北亚热带毛竹材用林土壤呼吸特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强;水位和增温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畏;火干扰对小兴安岭两种典型林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短期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吴杨周;模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和N_2O通量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高伟峰;模拟氮沉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戴衍晨;恩施典型烟田生态系统碳收支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张仁道;厢作免耕对稻田土壤呼吸与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杨淞;切根对亚热带4种林分土壤呼吸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礼霄;基于MODIS数据模拟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呼吸空间格局[D];山西大学;2015年
9 高玉凤;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哈斯珠拉;施氮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5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3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