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棉粕腐植酸肥对土壤团聚体、酶及养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23 05:01

  本文选题:腐植酸肥料 切入点:小麦 出处:《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小麦新春38号作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处理:空白对照、等养分复合肥和等养分棉粕腐植酸复合肥,研究了棉粕开发的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对土壤团聚体、酶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较,腐植酸肥处理使土壤团聚体含量向2~0.25 mm和2 mm粒级有显著转移;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对蔗糖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可显著提高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腐植酸肥处理能平均提高全生育期0~20 cm土层碱解氮37.27%、速效磷42.24%、速效钾37.02%,20~40 cm土层碱解氮提高15.55%、速效磷提高61.52%、速效钾提高57.36%。与等养分复合肥处理相比,腐植酸肥处理使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百分含量向2~0.25 mm和2 mm粒级均有转移;前期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后期提高壤脲酶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可提高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腐植酸肥处理可平均提高全生育期0~20 cm土层碱解氮5.92%、速效磷8.8%、速效钾4.29%,20~40 cm土层碱解氮提高1.9%、速效磷提高15.39%、速效钾提高8%。
[Abstract]:Using wheat Xinchun 38 as the tested variety, three treatments were set up in the field trial: blank control, equal nutrient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equal nutrient cotton meal humic acid compound fertilizer. The effect of water-soluble humic acid fertilizer developed by cottonseed meal on soil aggregat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umic acid fertilizer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transfer soil aggregate content to 20.25mm and 2mm grain size, and soil urease activity, catalase activity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crase activity and the contents of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umic acid fertilizer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the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N), available phosphorus (P), available potassium (K), available potassium (K),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in 0 ~ 20 cm soil layer, 42.24 cm soil layer, 15.55 cm soil layer, 61.52 2 cm soil layer, 57.36 cm soil layer, respectively. Humic acid fertilizer treatment could transfer the percentage content of soil aggregates to 20.25mm and 2mm grains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inhibit soil urease activity in early stage, increase soil urease activity, increase catal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later stage, increase soil urease activity, increase soil urease activity, increase catal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Sucrase activit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c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 Humic acid fertilizer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5.92, available phosphorus 8.8m,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1.9m, available phosphorus 15.39m, available potassium 8.8cm, available potassium 4.29m 2040cm soil layer,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15.39m.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16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14B030-2)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5DFA11660)
【分类号】:S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军玲;王虹艳;卢升高;;亚热带土壤团聚体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土壤通报;2010年03期

2 王国强;孙焕明;;拉萨市农田和林地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稳定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1期

3 郝余祥,程丽娟;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组成[J];土壤学报;1964年02期

4 WUSTAMIDIN L.A.DOUGLAS ,王鸣远;土壤团聚体破坏与雨滴能量的关系[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6年03期

5 李越;李航;;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1期

6 史奕,陈欣,沈善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机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1期

7 史奕,陈欣,沈善敏;有机胶结形成土壤团聚体的机理及理论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1期

8 赵京考,刘作新,韩永俊;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分散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6期

9 文倩,关欣;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04年04期

10 王清奎,汪思龙;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J];土壤通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仇建飞;窦森;;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晶晶;蒋先军;;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生物活性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永玉;蒋先军;张维;周明厚;;采用二维光学图像和三维断层扫描研究单一粒径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特征[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窦森;关松;李凯;;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彩霞;黄为一;;耐盐碱细菌对盐碱土壤团聚体形成的促进作用[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6 黄雁飞;陈秋实;区惠平;顾明华;;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含量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罗红燕;蒋先军;谢德体;;细菌在不同土壤团聚体粒径中分布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及对耕作方式的响应[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爽;化学物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它物理性状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於修龄;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的三维结构、形成过程及其环境意义[D];浙江大学;2015年

3 赵冬;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量化表征[D];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

4 罗红燕;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耕作的响应[D];西南大学;2009年

5 毛艳玲;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郑红;东北温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7 刘恩科;不同施肥制度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文倩;半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与群落功能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郭志彬;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干预方式下撂荒地演替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物化性质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会珍;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灿;基于分形维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及其与可蚀性的关系[D];长江科学院;2015年

3 陈高起;典型岩溶区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张耀方;子午岭林区不同胶结物质类型的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5 朱姝;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6 温小辉;施肥对土壤团聚体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许建林;利用超声波测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翠翠;水土流失治理对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武均;不同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10 黎宏祥;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51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51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