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丛枝菌根生理生态功能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3-23 05:06

  本文选题:丛枝菌根 切入点:退化生态系统 出处:《土壤通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峻,生态恢复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丛枝菌根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泛、最重要的互惠共生体之一,对提高植物抗逆性、植被恢复、保持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生产力的作用显著。本文重点综述丛枝菌根的生理生态功能,及其在矿区土壤、旱区和盐碱土壤、退化草原等生态重建中的应用潜力,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生态恢复提供一条新途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ecosystem degrad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spots at home and abroad. Arbuscular mycorrhiza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and important mutualistic symbiont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mycorrhizae in mining area, arid area and saline-alkali soil ar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degraded grasslan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wa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395)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154100510010) 河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5TTD002)资助
【分类号】:S1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兆勇;魏艳丽;王发园;;地球上最广泛的共生体——丛枝菌根[J];生物学通报;2007年08期

2 任敏;毛雪飞;;蛋白质组学在丛枝菌根研究中的问题与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3 王怀玉;黄建国;;丛枝菌根形成过程中信号转导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袁维风;徐德聪;;丛枝菌根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5 柯世省;;丛枝菌根与植物营养[J];生物学教学;2007年08期

6 杨显志,邵华,周成,宣群,杨春燕,张玲琪;丛枝菌根研究及应用[J];云南农业科技;2001年04期

7 盛敏;唐明;迪丽努尔;王亚军;牛振川;;西北盐碱土主要植物丛枝菌根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刘进法;夏仁学;王明元;王鹏;;丛枝菌根促进植物根系吸收难溶态磷的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年04期

9 高克祥,刘晓光,张显国,卢素君,李晓芬,郗荣庭;苹果组培苗形成丛枝菌根的过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吴强盛;;植物根系丛枝菌根共生体形成的信号途径[J];生物学教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邦平;陈俊愉;张启翔;郭良栋;;重庆地区梅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延旭;西部煤炭开采对土壤环境影响及微生物修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廖德华;烟草和番茄吲哚乙酸酰胺合成酶GH3.4在丛枝菌根共生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3 谢贤安;丛枝菌根共生体磷信号转运受体的发现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杨如意;丛枝菌根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宿主植物的调节[D];浙江大学;2007年

5 董昌金;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萌发及类黄酮对丛枝菌根形成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莎莎;丛枝菌根特异性AsPT1与AsPT4基因启动子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宗炯;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吸收PAHs和根际土壤中PAHs降解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军帅;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侵染特性与植物系统性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杨建军;丛枝菌根对吉贝和木棉抗旱性及其根区营养的影响[D];西南林业大学;2015年

5 陈志鹏;AM真菌对植物锑积累和抗性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6 李霞;DELLAs-MtDIP1-RAM1调控苜蓿—丛枝菌根共生的作用机制[D];河南大学;2015年

7 刘丰川;丛枝菌根特异AsPT1与AsPT4基因上游激活元件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马永甫;奉节脐橙根际丛枝菌根资源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刘逸竹;丛枝菌根共生体系中砷的吸收和形态转化及与宿主抗砷毒的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10 孙芬;鄂尔多斯地区丛枝菌根植物与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2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52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c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