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营养液对大棚酸性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的影响
本文选题:大棚酸性土壤 切入点:改良营养液 出处:《热带作物学报》2016年02期
【摘要】:研究施用酸性土壤改良营养液后大棚酸性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含量的变化趋势。依照有关标准和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试了不同月份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酸性土壤改良营养液能有效提高试验区土壤pH值;随着改良液施用时间延长,试验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铁含量呈上升趋势;试验区土壤有效锌、铜、锰含量呈降低趋势。
[Abstract]:The changing trends of exchangeable calcium, magnesium and available copper, manganese, zinc and iron contents in greenhouse acid soil after applying the improved nutrient solution in acidic soil were studied. The soil pH values in different months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soil agr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Exchangeable calcium, magnesium and available copper, manganese, zinc and iron cont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id soil improved nutrient solution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soil pH valu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rea, and the soil exchangeable calcium increased with the application time of the improved solution. The contents of magnesium and available iron increased, and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zinc, copper and manganese decreased.
【作者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农业部热带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分析测试中心海南省热带果蔬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基金】:海南省科技项目资助(No.ZDXM2014135)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214036)
【分类号】:S15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董宁宇;陈中敏;宋丽娜;郑绍建;何云峰;;施用石灰和有机物质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张俊平;张新明;王长委;刘素萍;刘彦红;;模拟酸雨对果园土壤交换性阳离子迁移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1期
3 陈朝阳;;南平市植烟土壤pH状况及其与土壤有效养分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朝阳;陈志厚;吴平;熊德中;刘雪刚;陈星峰;;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2 林勇;曾强;陈朝阳;吴平;陈星峰;熊德中;;南平植烟土壤Ca、Mg、S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3 曾强;吴平;陈星峰;陈志厚;陈朝阳;;南平植烟土壤质地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4 李永富;邓小华;邹凯;于庆涛;谭蓓;戴勇强;雷天义;;湖南邵阳烟区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布及变化趋势[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张晶;濮励杰;朱明;许艳;;如东县不同年限滩涂围垦区土壤pH与养分相关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2期
6 邹凯;邓小华;李永富;于庆涛;戴勇强;肖志翔;;邵阳植烟土壤pH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张东;扈强;刘新民;关罗浩;杜咏梅;孙建宏;毕妍平;;渝东南土壤pH值与烟叶主要元素相关性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6期
8 胡向丹;邓小华;王丰;王少先;马莹;彭宇;邓井青;郭亚利;;黔西南州植烟土壤pH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9 王凤;孟浩峰;侯德明;赵静;秦嘉海;;黑河上游冰沟流域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与土壤特性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5年04期
10 曾林芳;陈爱华;王成秋;陈香玲;邓崇岭;焦必宁;;广西南丰蜜桔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俊平;张新明;胡月明;;酸雨对生态系统酸化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喜新;经济相对发达烟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孟红旗;长期施肥农田的土壤酸化特征与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影;湖北宜昌柑橘园微肥施用及酸性土壤改良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东;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苗苗;磷酸盐对红壤与褐土镉吸附—解吸影响效应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3 杜葱远;有机中性化技术对镉、铅、锌、铜、镍形态的长期影响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郭利敏;珠江三角洲镉污染菜田土壤改良剂筛选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梁巧凤;石灰和泥炭对土壤镉、铅、锌、铜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韩德飞;石灰与有机物料配施对镉、铅、锌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修萍,秦文娟;华南三省(区)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及其分区图[J];环境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2 江静蓉,周修萍,秦文娟;两广地区水域对酸雨的敏感性及其分区图[J];环境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3 徐应明,李军幸,孙国红,戴晓华,张泽;新型功能膜材料对污染土壤铅汞镉钝化作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4 李瑞美,王果,方玲;石灰与有机物料配施对作物镉铅吸收的控制效果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5 王新,周启星;外源镉铅铜锌在土壤中形态分布特性及改性剂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张大庚;依艳丽;李亮亮;袁德玲;;水分和有机物料对土壤锌-镉形态及化学性质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郑绍建,,胡霭堂,蒋廷惠,蒋建清;污染土壤中镉活性提取剂的选择[J];农业环境保护;1995年02期
8 王凯荣;我国农田镉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利用对策[J];农业环境保护;1997年06期
9 韦朝阳,陈同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1年07期
10 余贵芬,蒋新,孙磊,王芳,卞永荣;有机物质对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庹兴谦,李华,谢东;湘西自治州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分布及相互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2 李明道;都匀市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及有效态研究[J];贵州地质;1992年03期
3 陆海波;刘方;朱健;赵晓燕;陈思琳;;煤矸石堆场自然植被优势植物根际有效态重金属含量[J];生态学杂志;2012年12期
4 刘烁;李媛;;汽车尾气对土壤中总铅及有效态铅含量的影响[J];甘肃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5 王祖伟;弋良朋;高文燕;曾祥峰;王中良;;碱性土壤盐化过程中阴离子对土壤中镉有效态和植物吸收镉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23期
6 章杰;文勇立;王永;陈世忠;扬克美;张显成;廖远勤;;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下土壤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相关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于君宝,王金达,刘景双,齐晓宁,王洋;典型黑土pH值变化对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2期
8 管舜德,易国贵,岑守君;贵阳市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其实用意义[J];贵州地质;1987年03期
9 张洪仪;;川西平原冲积性水稻田作物对铜锌锰元素的吸收和土壤含量及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S1期
10 沙济琴;郑达贤;方祖光;谢皎如;黄义雄;;木麻黄林下土壤pH的下降及其对有效态铜、锌、硼、钼含量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冯金飞;赵健;张卫建;卞新民;;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以沪宁高速为例[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怀友;师荣光;赵玉杰;;非连续时空统计条件下土壤中Cu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分析[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祖伟;张辉;张文具;;天津地区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分布特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本文编号:1657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5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