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雅绿洲土壤盐分时空分异规律与其影响因素耦合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4 14:38
本文选题:克里雅绿洲 切入点:土壤含盐量 出处:《新疆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干旱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主要集中在绿洲区域,因此,绿洲土地资源就成为当地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生产强度的加大,人与自然耦合关系越来越不协调,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退化,尤其是土壤盐渍化的加重对居民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土壤盐分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异出发,以克里雅绿洲为研究区,利用经典统计学分析方法、地统计分析法以及空间分析法等对实地采样数据、仪器检测数据、室内试验数据以及社会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等进行了分析,寻找土壤盐分与其影响因子的分异规律,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自然环境子系统以及社会人文子系统中的各影响因子做了研究,并计算了各影响因子对土壤盐分含量的贡献率,最后运用耦合度模型,计算了土壤盐分与各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关联程度,用以说明因子选取的可信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土壤各深层的时空分异研究中,其变化趋势均较为明显。时间上,各层土壤盐分在春夏季波动较大,秋冬季较小,且其在4~6月达到一年中的最大,11月到次年1月最小;表层土壤盐分含量随季节变化波动最大;随着土壤层深度的增加,其含盐量随时间而波动的趋势变缓。在空间上,土壤盐分含量基本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整体分布趋势。其中自0~20cm西北部盐分较重且分布较为复杂,而东南部盐分分布较为均衡,且其值较大,变率较高;20~40cm西部盐分分布较为不均匀,没有规律性,而东部较为均一,尤其是在绿洲东北部地区盐分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其值由表层迅速下降;40~60cm盐分分布较为规律,西部较东部高,北部较南部高,其中盐分值至上层到该层变率逐渐减小;60~80cm盐分自西北向东南过度,过渡带以西土壤盐分分布较为复杂,分界线以东盐分分布较为均衡;80~100cm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从西向东及从北向南均逐渐递减,较为规律,整体上西北高,东南低,在该层中,土壤盐分自上层到底层的变化趋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变化不明显。2、在土壤盐分含量的9个自然环境影响因子中,克里雅绿洲地下水埋深整体上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状况,与土壤含盐量的大小呈负相关,且其对土壤盐分的贡献最大;其次地形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西部较东部稍高的情形,与土壤盐分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相反,二者呈负相关,贡献较大;自东向西采样点距离河流越来越远,这与土壤盐分自西向东递减的分布趋势也恰恰相反,对其影响程度较高;地下水含盐量总体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态势,与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分布大致一致,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其对土壤盐分贡献最小;土壤表层含水量的空间变化整体上呈现西部高,中部低的状况,分布较为规律,与盐分呈现正相关,对其影响也较小;地下水温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分布较为规律,土壤盐分含量与其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大体一致,对其贡献较小。3、在土壤盐分含量的10个社会人文影响因子中,喀尔克乡,样点距离村落的远近、距离主干道的远近以及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土壤盐分的影响力较大,而家庭作物总产量、灌溉用水量以及化肥使用量的作用力较小;英巴格乡,用电量、距离村落的远近以及家庭年均总收入对土壤盐分含量的贡献率较大,而作物面积、家庭人口数以及用水量贡献率较小。4、通过耦合模型分别对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因子的耦合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自然因子中,除地形因素外,其余各因子与土壤含盐量的耦合度均在0.99以上,属于极协调耦合阶段,地形因属于低协调分离阶段。在社会因子中,喀尔克乡除灌溉用水量,耦合度在0.79,为高协调磨合阶段外,其与各因子耦合度均在0.9以上,属于极协调耦合阶段;在英巴格乡除家庭人均纯收入耦合度为0.49,属于中协调拮抗阶段外,其与各因子耦合度均在0.8以上,属于极协调耦合阶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玉玲,文启凯,田长彦,盛建东,刘军,郭文君,袁永胜;土壤空间变异研究现状及展望[J];干旱区研究;2001年02期
2 王宏,,叶常明,尹澄清;人工粘土层在枯水期对小清河氧化塘底质水盐运动的抑制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1994年03期
3 吕殿青,王文焰,王全九;入渗与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9年02期
4 陈家坊,蒋佩弦;几种水稻土对铵离子的吸附特性[J];土壤学报;1963年02期
5 方汝林;土壤冻结、消融期水盐动态的初步研究[J];土壤学报;1982年02期
6 崔文采;新疆盐渍土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J];土壤通报;1958年01期
7 邓代强;高永涛;姚中亮;;胶结充填材料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有色金属;2008年04期
8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云海;于田绿洲典型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58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5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