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影响因子的多尺度分析
本文选题:水土保持 切入点:影响因子 出处:《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摘要】: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运用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不同尺度下的水土保持措施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了避免选择分析尺度的随意性,利用小波分析识别水土保持措施空间格局的特征尺度.采用30m×30m网格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平均聚合生成以30m为尺度间隔的多个尺度序列图层,分别构建不同聚合规模的水土保持措施与不同作用范围的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标准化回归系数衡量,水土保持措施空间分布影响因子在不同的作用范围及不同的规模尺度上,对水土保持措施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Abstract]:Taking Changt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as the study area,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different scale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 and GIS technique. The characteristic scale of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is identified by wavelet analysis. The 30m 脳 30m grid element is used as the basic research unit, and the average aggregation is used to generate multiple scale sequence layers with the interval of 30m scale.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betwee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of different aggregating scal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fferent range of action were constr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ndardiz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3BAC08B02)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K2014004,JA15070) 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13-XY-15);福州大学科技启动基金资助项目(0460-022500)
【分类号】:S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才;张建辉;杜树汉;周忠浩;;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01期
2 尹冬艳;任聃;王红;;营口市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方法及成果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年02期
3 张利超;方少文;谢颂华;王农;喻荣岗;;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07期
4 赵选红;王琦;;青岛森林乐园水土保持措施评价[J];甘肃农业;2013年11期
5 王威;甘肃水土保持措施鸟瞰[J];中国水土保持;1985年11期
6 Ted C.Sheng ,张军政;水土保持措施探讨[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3年03期
7 黄世福;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J];人民珠江;1995年02期
8 林强;福建农地基本特征及其水土保持措施探析[J];福建水土保持;2001年01期
9 张满良;略论水土保持措施对西北地区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战略意义[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6期
10 程军;皖南山区造林营林与水土保持措施[J];安徽林业;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玉琴;宋艺;;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水土开发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布局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翔;李占斌;;水土保持措施的模拟[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3 李子君;周培祥;;我国流域尺度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效益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李爱英;;南疆地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初探[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香元;李国华;;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研究[A];重庆市水利学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服务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宋庆华;任玉侠;李国辉;;黑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最优模式[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陈怀伟;;风电场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谢吉海;张德敏;许玉;;内陆干旱区城郊工业园区进园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初步研究——以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二期扩建项目为例[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刚;申义贤;裴华;李继洪;胡绍娟;;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志忠;殷春霞;黄成燕;孙发政;;深圳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及成效[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李冬明 实习生 董文鑫;水土保持措施调控鄱阳湖径流泥沙[N];江西日报;2008年
2 宋玉红;提高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性初探[N];黄河报;2008年
3 穆兴民 王飞 李锐 刘国彬(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辨证看待水保与黄河水资源开发的关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申保珍;应完善水土流失治理的补偿政策和投入机制[N];农民日报;2010年
5 刘安琪 李军 徐天文;加强协调 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N];连云港日报;2014年
6 王羿;水利部专家组赴秦州区调查水保损毁情况[N];天水日报;2008年
7 姚文艺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冉大川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总工程师;黄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情势分析[N];黄河报;2010年
8 湖北省丹江口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郑文君;丹江口市水土保持实践与探索[N];人民长江报;2008年
9 张春晓 刘大蔚;生产建设造成水土流失需缴补偿费[N];山东科技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海金;赣北红壤坡面水土保持措施保水减沙作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张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方怒放;小流域降雨—径流—产沙关系及水土保持措施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刘孝盈;嘉陵江流域不同尺度水土保持减沙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万芳;称钩河流域侵蚀沟道特征及其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2 康飞龙;甘肃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3 李丽娟;公路线性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张培培;金台铁路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宋贺鑫;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水土保持设计[D];吉林大学;2016年
6 黄燕华;福州市城道路建设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赵东波;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水土保持措施信息提取和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侯群群;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水土保持措施信息提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杨振;黑龙江公路路堑边坡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许琴;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4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6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