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土石山区典型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效应
本文选题:水土保持学 切入点:典型植物措施 出处:《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基于山西省平顺县白马小流域标准坡面径流小区的观测试验,以裸地作为对照,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降水量和降雨强度下典型植物措施坡面的产流产沙量进行对比,同时分析各坡面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研究太行山土石山区典型植物措施坡面的产流产沙规律和降雨对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雨和暴雨是造成各坡面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类型;在中雨强和高雨强条件下,各坡面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占总产流量的71.94%~73.60%,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80.78%~90.35%。(2)在各降雨类型条件下,各坡面的产流产沙量为:裸地自然荒坡人工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的产流产沙最少,能够有效防治该地区的水土流失。(3)各坡面径流小区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变化趋势与降雨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土壤含水率变化受降雨影响明显。
[Abstract]: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experiment of standard slope runoff plot in Baima small watershed in Pingshu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using bare land as control an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yield and sediment yield of typical plant measures on slope surface under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and rainfall intensity were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on each slope i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n slope surface and the effect of rainfall on soil moisture conten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avy rain and rainstorm were the main rainfall type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on each slop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oderate rain intensity and high rainfall intensity, the yield and discharge of runoff plot on slope surface account for 71.94 and 73.60 of the total yield and discharge, and the sediment yield accounts for 80.78 percent of the total sediment yield.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f each slope is as follows: bare land natural wasteland artificial grassland shrub forest land shrub forest land and tree forest land have the least yield of abortive sand. I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soil erosion in this area. 3) the variation trend of soil water content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rainfall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nge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rainfall.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长治市水土保持试验站;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1045)
【分类号】:S15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立军;刘慧民;;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植物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年08期
2 吴本杰;提高植物措施经济效益调动治理水土流失积极性[J];福建水土保持;1996年04期
3 于维丽,马成,张建泽;浅谈水保植物措施在引黄济青工程中的作用及效益[J];中国水土保持;2001年05期
4 肖培青,史学建,吴卿,杨剑锋,杨春霞;植物措施防护边坡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4期
5 王晓南;孟广涛;姜培曦;方向京;苏建荣;;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年04期
6 王晓南;孟广涛;姜培曦;;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8年03期
7 宋炜;常成;刘涛;;鲁中热电项目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J];山东水利;2012年04期
8 曹炜;高云飞;李智广;杨胜天;曹勇;;河龙区间植物措施因子定量计算[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4期
9 聂祥瑞;;基于水土保持工作中植物措施发挥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年04期
10 严国武;杨夫英;;论植物措施在秦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甘肃科技;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富;孙兰东;;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研究及进展[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立金;王礼亮;陈勤水;;金属矿山水土流失防治中植物措施的特殊作用[A];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宝林;;隆回县坡耕地治理技术[A];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骆宏明;张富;;定西市南部土石山区泥石流危害及防治对策[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浩国;;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探索与实践[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唐小娟;吴普特;高建恩;;不同坡面径流调控措施的筛选试验研究[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7 王为;李小昱;张军;刘泉;雷廷武;;基于电导式传感器测量坡面径流流速的试验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健;高强;;古井小流域水土流失坡面径流调控治理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郑良勇;李占斌;李鹏;;黄土区坡面径流侵蚀试验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10 刘鹏;李小昱;王为;刘洁;;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互相关原理的径流流速测量系统[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乾坤 刘丽;实施水保治理项目带动经济社会发展[N];太行日报;2013年
2 记者 贾云巍 通讯员 吴再忠;昌宁5年改造中低产农田15万亩[N];云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淑芳;坡面径流调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苑森朋;毛乌素沙地光伏项目施工迹地风蚀防治的植物措施配置与效益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赵小婵;华北土石山区不同密度人工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入渗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谈家青;淮河流域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奉英;淮河流域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莎;内蒙古土石山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鞠伟;坡面径流调控水沙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志杰;不同施肥保墒材料对河北平山土石山区土壤性状改良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郑良勇;黄土地区陡坡水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丁文峰;黄土区坡面径流侵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10 陈翠翠;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坡面径流侵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5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6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