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少农业氨排放以缓解灰霾危害的建议
本文选题:灰霾 切入点:凝结核 出处:《科技导报》2017年13期
【摘要】:正大量科学证据表明,灰霾主要是由碱性污染物氨(NH3)与酸性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形成PM2.5凝结核,吸水并结合其他污染物而形成(图1)[1-4]。在NH3大量存在的条件下,SO2和NOx形成PM2.5的速度会急剧增加[2,5]。NH3在灰霾形成中的重要性,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基于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我国活性氮源及其对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和我们长期"氮素循环与环境影响"的研究结果,提出种植和畜牧养殖氨气减排措施,供政府灰霾治理决策参考。
[Abstract]:A great deal of scientific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haze mainly reacts in the air with the basic pollutant ammonia (NH _ 3) and the acidic pollutant sulfur dioxide so _ 2) and no _ x) to form ammonium sulfate and ammonium nitrate to form the condensation nucleus of PM2.5. Water absorption and other pollutants are formed (Fig. 1) [1-4]. The rate of formation of PM2.5 from so _ 2 and NOx in the presence of NH3 increases dramatically the importance of [2n5] .NH _ 3 in haze form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Major Scientific Program, "the study of active nitrogen sources in China and their effects on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change" and our long-term "nitrogen cycl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measures of reducing ammonia gas in plant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are put forward,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control haze.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分类号】:X51;X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保安;钱公望;;中国灰霾历史渊源和现状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1期
2 ;广州狠治灰霾重洗蓝天[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08期
3 圣隆佐;;灰霾危害猛于尼古丁[J];环境教育;2009年01期
4 古金霞;白志鹏;刘爱霞;梁春恬;吴丽萍;;天津市灰霾评价等级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08期
5 王占锋;;挥不去的灰霾[J];企业观察家;2012年02期
6 李洪;杨小明;;灰霾的形成及其危害探讨[J];科技资讯;2012年25期
7 杨琳;杨红龙;陈嘉晔;林楚雄;;深圳地区灰霾分布特征及预警、预报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12期
8 柳絮;;广州应借马拉松赛向灰霾宣战[J];环境;2012年11期
9 曹攀;;灰霾监测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技传播;2013年01期
10 孙钰;杨雪杰;;城市:莫在灰霾中迷失[J];环境保护;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燕;陈建新;易伟霞;温洛;;南阳市灰霾的变化特征及成因探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朱玉强;徐梅;刘爱霞;柳芳;;天津市区灰霾(雾霾)历史变化特征分析[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蒋大和;;关于灰霾的研究和控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4 于兴娜;李新妹;;城市灰霾事件气溶胶化学特性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5 王喜全;杨婷;王自发;;灰霾污染的跨控制区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6 徐梅;朱玉强;余文韬;;天津地区灰霾特征初步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罗晓玲;宋丽莉;潘蔚娟;;新旧观测标准统计的灰霾时空分布特征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李明明;王雁;陈二萍;郭雪;张岳军;;灰霾天气变化特征分析——以山西中部城市为例[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9 尹婷;胡柯;;武汉市2012年6月11-13日严重灰霾天气过程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10 董海燕;边玮t,
本文编号:1672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7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