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中的博弈关系与经济对策分析
本文选题:秸秆资源 切入点:资源化利用产业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吉林省作为农业生产大省,秸秆年产量目前已达到了4000万吨以上。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秸秆的家用燃料、饲料、农家肥等传统性利用量不断下降,吉林省出现了季节性秸秆过剩现象,而在田地间直接进行露天焚烧成为农民自行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之一。露天焚烧秸秆的主要后果是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近年来吉林省秋季出现的大面积严重雾霾污染,秸秆焚烧均被认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为贯彻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吉林省政府每年都定时印发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强制性规定,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农民认识不到位及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不发达,缺乏有效的消纳途径等因素的影响下,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后果,提高了引发火灾、影响交通安全的风险性。为提供有效的秸秆消纳方式,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由于该产业为新兴产业,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发展低碳新能源等外部经济性会带来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失灵”现象,由此而产生市场供应不足的后果,因此仅靠政府的禁烧令和企业的自主运营是无法正常运行的,它需要农民、企业和政府的协同合作、共同建设。但由于各方利益目标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种种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多方共赢局面。本文在对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运行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吉林省在该领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我国及吉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快的区域多为产粮高、秸秆资源丰富的区域;现阶段主要存在秸秆资源化产业市场自主运营能力不强、综合利用技术还存在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明确的问题,部分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收储运等薄弱环节和高端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还有待完善、农民和企业直接受益的政策不多,公众的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吉林省资金紧张、缺乏龙头企业、相关企业技术薄弱、秸秆资源化数量不稳定、收储运环节的秸秆经济人和合作社的发展问题相对更为突出。本文对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进行了序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秸秆资源化产业运作中的参与方为政府、企业和农户。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农户处于较被动的被监管的地位,企业的参与则是为农户提供执行禁令的出路。三者的博弈关系属于序贯行动动态博弈过程,企业和农户根据政府的主导策略实施自己的行动。在各自己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之下,政府、企业和农户选择收益最大策略。政府还可选择成本最低策略。本文还针对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中的收储运、生产、产品销售、产品使用等生产过程和环节,政府可实施的经济对策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经济对策包括补贴、税费减免和经济奖励三类,其它非直接的辅助经济手段包括:投入资金进行秸秆禁烧和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对农户违令焚烧秸秆进行经济惩罚、对管理和执行政策不利的中下级政府组织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骗取财政政策资金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等。采用某实际企业的经济数据进行了案例讨论,并着重对该企业运营过程中政府实施的实际经济对策的执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本文的经济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秸秆禁烧政策执行效果良好,其资源化利用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已初步显现。但相较于每年4000万吨的秸秆产生量来说,该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秸秆焚烧问题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特别加以关注的管理重点。一个亏损的燃料化应用方式的实际企业的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的政策扶持水平和扶持方式对该类企业来说仍然是不足的。综上研究结果,本文对吉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对本地区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的技术指导性研究和市场调研、适时调整对秸秆加工企业的财政政策、重点对收集和储存环节进行财政支持、根据区域特点适当对消费领域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促进秸秆加工产品的销量的提升、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宣传和监管、加强对秸秆焚烧大气环境污染影响的后果和自然条件的科学研究等对策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3.214;F224.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德;秸秆焚烧无烟装置荣获国家专利[J];农村.农业.农民;2005年01期
2 白俊峰;赵思孝;;探索减少小麦秸秆焚烧的有效途径[J];农业机械;2006年02期
3 王跃生;;禁止秸秆焚烧需科技支持和政府推动[J];农机市场;2008年07期
4 李建洲;;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5个要点[J];农业机械;2004年06期
5 成伟;;秸秆焚烧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08期
6 李研宁;刘亭亭;;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22期
7 张亚兵;贺春强;白洁瑞;;发展秸秆资源,促进低碳农业[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年12期
8 刘鸿;;周口市秸秆焚烧污染现状和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3年02期
9 王雪梅;;秸秆焚烧的解决之道[J];农村工作通讯;2013年22期
10 丁晨;丁晓军;;东台市秸秆焚烧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英;;关于制止焚烧秸秆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调查[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2 ;两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加快推动秸秆综合利用[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3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4 李茂松;汪亚峰;;近20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动态及现状[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逸川;王海涛;;秸秆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A];2013年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于爱华;;对秸秆进行物质与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效益及政策建议[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7 陈道华;;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应用技术推广 推动内蒙古低碳农业发展[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侯方安;董佑福;张杰云;;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对策[A];山东生态省建设研究(2004)[C];2004年
9 陈瑜雯;袁中金;赵邹斌;;秸秆收集体系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徐延军;陈为铸;黄丽娜;杨建一;;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问题及对策[A];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战停 廉荣 李百东;山东推出秸秆堆沤新技术[N];农民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常素莉 王永康 实习生 姜薇;秸秆摇身变能源 耿官屯村民过上新生活[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文忠;农民为啥年年烧秸秆?[N];济南日报;2006年
4 刘效仁;秸秆焚烧不能一禁了之[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孙燕;努力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的利益生态链[N];济宁日报;2007年
6 郭之纯;禁烧秸秆,宜变行政强制为科学疏导[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7 程颖;我市为秸秆堆放定“规矩”[N];平顶山日报;2008年
8 宗欣;秸秆焚烧有令难禁[N];镇江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薛秀泓;面对“禁烧令” 部分地区秸秆焚烧仍屡禁不止[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杨怀周 李凤之 滕宏山;疏堵结合 今夏全面禁烧秸秆[N];连云港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晓先;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工程发展方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刘保平;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舒娟;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漆楚生;生物质秸秆—高密度聚乙烯定向秸塑板的制备及其热压成材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5 陶莲;生物技术提高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研究及其机理探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国成;小麦秸秆焚烧对土壤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文新;县域秸秆焚烧遥感监测[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5年
3 彭春艳;川中丘陵地区作物秸秆资源及利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洪涛;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5 景一哲;我国农村秸秆处理法律制度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6 孙千然;黑龙江省气象条件与秸秆焚烧对霾的影响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7 李壮;捆形玉米秸秆运输、储存技术的试验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8 刘思来;秸秆焚烧法律规制的完善探析[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9 朱靓;我国农作物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10 李长龙;翻埋条件下玉米秸秆分解速率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7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8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