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农户人口特征的农户生产情况与技术效率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0 10:02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于农户人口特征的农户生产情况与技术效率分析

作 者:

普通

所属集刊: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2016年第1卷 总第4卷) 在线日期: 2016-08-04

页  数: 18页 阅  读: 人

 

摘 要

本文利用长江流域12个省份1370个油菜种植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效率损失模型,分析整个长江流域以及上、中、下游地区油菜种植农户的基本生产情况及人口特征、生产的技术效率损失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长江流域油菜种植样本农户老龄化现象普遍,劳动力相对不足;长江流域农户平均效率水平约为81.41%,仍有18.59%的进步可能性;由于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地形等区位条件不同,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同一生产要素对油菜生产的影响有一定区分度,此外,在农户人口三大特征中,同种因素对不同地区农户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别;分地区的中老年农户较青壮年农户均表现出更高、更稳定的技术效率水平,且高龄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低,波动相对较大。

Abstract

The Yangtze River 12 provinces(municipalities)of 1370 rape planting micro household survey data,using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and the efficiency loss model,analysi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upper and downstream areas,farmers planting rape basic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pro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loss an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differences.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ound that rape planting farmers aging phenomenon,the relative lack of labor force;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verage efficiency level of about 81.41%,there are still 18.59% possibilities of progress;because of the climate,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opography and other local conditions,factors affecting the same production on the Yangtze River,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rapeseed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have a certain distinction,in addition,farmers population three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same los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rural households in different areas are also different;with respect to the young farmers,points of elderly farmers tha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farmers showed the level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higher and more stable,and the elderly farmers average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lowest level,relatively large fluctuations.

关键词

长江流域 | 技术效率 |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 效率损失模型 |

Keywords

Yangtze River Basin | Technical Efficiency |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 Efficiency Loss Model |

作者

陈莎莎(1991~ ),女,山东日照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经济。冯中朝(1962~ ),男,湖北罗田人,博士,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经济、油菜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1]孟令杰:《中国农业产出技术效率动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0年第5期。

[2]李然、冯中朝:《中国各地区油菜生产率的增长及收敛性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李谷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经济评论》2009年第1期。

[4]田涛、许晓春、周可金:《安徽省各地市油菜生产效率研究——基于DEA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2期。

[5]田伟、李明贤、谭朵朵:《中国棉花生产技术进步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第2期。

[6]金福良、王璐、李谷成等:《不同规模农户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函数与1707个农户微观数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7]孙昊:《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1期。

[8]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9]彭代彦、吴翔:《中国农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视角》,《经济学家》2013年第9期。

[10]方鸿:《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基于省级层面的测度、发现与解释》,《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1期。

[11]王芳、罗剑朝:《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ISDF模型的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第3期。

[12]田伟、柳思维:《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12期。

[13]屈小博:《不同规模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农户微观数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4]李然、李谷成、冯中朝:《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基于湖北、四川等6省市68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5]谭淑豪、Nico Heerink、曲福田:《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水稻小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第12期。

[16]张海鑫、杨钢桥:《耕地细碎化及其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农户微观数据》,《资源科学》2012年第5期。

[17]苏洋、马惠兰、李凤:《碳排放视角下农户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阿瓦提县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0期。

[18]郭晓鸣、左喆瑜:《基于老龄化视角的传统农区农户生产技术选择与技术效率分析——来自四川省富顺、安岳、中江3县的农户微观数据》,《农业技术经济》2015年第1期。

[19]周曙东、王艳、朱思柱:《中国花生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19个省份的农户微观数据》,,《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第3期。

[20]Battese,G. E.,Coelli,T. J.,“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2,3(6):153-169.

[21]Battese,G. E.,“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A Survey of Empirical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2,7(10):185-208.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d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