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变源区理论的SCS模型改进及其应用
本文选题:降雨 切入点:径流 出处:《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准确预测小流域的径流量是进行侵蚀预报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SCS-CN是预测无径流观测资料地区降雨产流的常见模型之一。针对传统SCS-CN模型不能准确识别饱和产流源区问题,基于可变源区理论对SCS-CN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三峡地区王家桥小流域50场降雨径流数据为例,对基于可变源区的SCS方法(CN-VSA)、初损率λ=0.2和改进的λ=0.05的SCS-CN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CS-CN0.2方法不适合该流域,CN-VSA和SCS-CN0.05方法均能较好模拟结果,CN-VSA方法决定系数为0.802,效率系数是0.651,SCS-CN0.05方法分别是0.763,0.766,但是SCS-CN0.05方法不能准确定位饱和产流源区。在流域综合治理的水文效应评估中,饱和产流源区准确定位十分重要,改进的CN-VSA方法能定位产流源区,在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
[Abstract]:Accurate prediction of runoff in small watershed is the key to erosion prediction and soil erosion control. SCS-CN is one of the common models for predicting rainfall runoff in areas without runoff observation data.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SCS-CN model can not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saturated runoff source region, the SCS-CN model is improved based on the variable source region theory, and 50 rainfall runoff data of Wangjiaqiao small watershed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are taken as an examp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 SCS-CN0.2 method is not suitable for both CN-VSA and SCS-CN0.05 methods in this water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CN-VSA method is 0.802, and the efficiency coefficient is 0.651U SCS-CN0.05 method is 0.763or 0.766.But the SCS-CN0.05 method can not accurately locate the saturated source areas.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土壤水蚀机理与过程模拟”(41525003)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金存;芮孝芳;;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理论与方法述评[J];水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2 谢云,刘宝元,章文波;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昱;方怒放;史志华;;基于可变源区理论的SCS模型改进及其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2 邓仕虎;王小勇;朱俊丰;冯琳耀;;基于GIS的两江新区健康水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与实现[J];城市勘测;2017年01期
3 张兴刚;王春红;程甜甜;李赛;李亦然;张永涛;;山东省药乡小流域侵蚀性降雨分布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1期
4 陶望雄;马亚鑫;张杰;刘招;贾志峰;;渭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6期
5 张健;高云;;新一代水文模拟系统的流域嵌套式强化观测方案设计——以新安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改建项目为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年01期
6 袁普金;张翔;王万君;郭超颖;程复;孔东莲;高照良;;植物篱措施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6期
7 李慧娟;高建恩;张元星;白先发;孙彭成;张英英;;延安极端降雨特性分析及对梯田侵蚀灾害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6期
8 张耀宗;张多勇;刘艳艳;;近50年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6期
9 谢坤坚;卢远;蔡卓杰;莫建飞;;广西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6年12期
10 宫兴龙;付强;王斌;邢贞相;王敏;;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郑红星,王中根,刘昌明,赵为民;基于GIS/RS的流域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Ⅱ模型的校检与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2 芮孝芳,黄国如;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现状与未来[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年02期
3 王中根,刘昌明,黄友波;SWAT模型的原理、结构及应用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4 俞鑫颖,刘新仁;分布式冰雪融水雨水混合水文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5 江忠善;李秀英;;黄土高原土壤流失预报方程中降雨侵蚀力和地形因子的研究[J];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1988年01期
6 周佩华;王占礼;;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暴雨标准[J];水土保持通报;1987年01期
7 王万忠;黄土地区降雨特性与土壤流失关系的研究 Ⅲ——关于侵蚀性降雨的标准问题[J];水土保持通报;1984年02期
8 张汉雄,王万忠;黄土高原的暴雨特性及分布规律[J];水土保持通报;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建阳;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与赣江源区水源地保护[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11期
2 徐贵峰;风沙源区应注重风蚀治理[J];内蒙古林业;2003年08期
3 欧书丹;胡祖勤;刘良源;;东江源区经济昆虫资源[J];江西植保;2009年02期
4 黄水生;姜爱萍;李志萌;陆建秀;刘良源;;东江源区森林水源涵养、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价值核算[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12期
5 郑宁;张劲松;孟平;黄辉;高峻;贾长荣;任迎丰;;基于闪烁仪观测低丘山地人工混交林通量印痕与源区分布[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11期
6 张丽颖;岳德鹏;王计平;刘永兵;牛巳博;;北京风沙源区风沙活动特征分析及治沙格局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4期
7 陈志凡,王晓岚,赵芳敏,海春兴,孙雷;人类活动对滦河源区湿地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8 黄宝明;刘东生;;关于建立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02期
9 陈腊娇;朱阿兴;秦承志;刘军志;;流域土壤侵蚀关键源区的效益评价(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2年02期
10 楚良海;刘文兆;朱元骏;李双江;;黄土高原沟壑区通量数据空间代表性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小文;;服务源区事业,遥感大有可为——遥感所相关工作回顾与展望[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支援;;我国蜂花粉粉源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A];花粉·可持续发展(纪念联络组成立2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花粉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杰东;陈骏;李高军;饶文波;季峻峰;;东亚风尘源区的同位素证据[A];2007年全国质谱学会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质谱仪器和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磊;;柴达木盆地尘暴源区元素示踪[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晓方;新疆两大沙尘暴源区生态好转[N];兵团日报(汉);2004年
2 本报记者 沈英甲;源区存在水土流失[N];科技日报;2000年
3 段传宏;信阳开展淮河源区群营林发展研究[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4 张胜全 梁健;东江源区防治面源污染试点方案通过评审[N];江西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刘莹;牛羊何时不再遍野[N];科技日报;2001年
6 记者 赵全福;渭河源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速[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7 记者 方云静;新疆两大沙尘暴源区生态明显好转[N];新疆日报(汉);2004年
8 西虎;东江源区发展与保护难题待解[N];中国环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海涛;中东亚风尘源区表层细粒组分的磁性特征与空间分异[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立强;河西走廊及其毗邻地区地表沉积与亚洲粉尘源区示踪[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7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0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