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水高度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沟头侵蚀产沙特征的影响初探
本文选题:径流冲刷力 切入点:侵蚀产沙特征 出处:《土壤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强烈,以沟头溯源侵蚀过程为主,陡立沟壁跌坎是活跃沟头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采用野外原位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25和50 cm两种不同跌水高度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跌水高度下,(1)径流跌水冲刷力差异显著。跌水势能转化量平均值分别为4.89和9.78 J s-1,跌水剪切力平均值分别为25.9和53.5 Pa,均呈现倍数关系。(2)跌穴发育形态特征及下游侵蚀量差异大。2个小区跌水最大下切深度分别为7.38和7.50 cm,平均下切深度分别为3.87和5.16 cm;沟头沟壁及下游沟床部位侵蚀量累积贡献平均为41%和54%。(3)径流含沙量差异显著(p0.1)。整个试验中2个小区径流平均含沙量分别为7.51和18.76 g L~(-1),且径流经过沟壁跌坎后,含沙量分别平均增大6.25和25.49 g L~(-1)。初步认为沟壁跌坎高度差异影响径流冲刷力及其侵蚀产沙特征,但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跌坎高度下的相关研究,为干热河谷区冲沟沟头溯源侵蚀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补充。
[Abstract]:The trench erosion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is very strong, and the main process of trench erosion is traceability of trench head, and steep trench wall fal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gully head.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25 cm and 50 cm water fall height on sediment yield was studied by in-situ flushing test in the fiel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ur force of runoff under two kinds of water fall heights.The mean values of water potential energy transformation were 4.89 and 9.78 J / s-1,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falling shear stress were 25.9 and 53.5 Parespectively, showing multiple relationship.The average depth of runoff is 3.87 and 5.16 cm, respectively, an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of erosion in the gully wall and downstream trench bed is 41% and 54% respectively.In the whole experiment, the average sediment content of runoff in the two plots was 7.51 and 18.76 g / L ~ (-1) respectively, and the sediment content increased by 6.25 g / L ~ (-1) and 25.49 g / L ~ (-1) when the runoff passed through the gully wall respectively.It is preliminarily consider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gully wall height affects runoff scour force and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but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more relevant researches at the height of gully to provide a supplement for the study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rench tracing erosion in dry and hot valley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5CB452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277)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重点项目(Y4R2060060)共同资助~~
【分类号】:S1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纪根,蔡强国,樊良新,刘前进;流域侵蚀产沙模拟研究中的尺度转换方法[J];泥沙研究;2004年03期
2 王占礼,黄新会,牛振华;国内主要流域侵蚀产沙模型评述[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4期
3 袁再健,蔡强国,卜崇峰;嘉陵江李子口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4期
4 秦富仓,余新晓,张满良,姜吉荣;植被对小流域汇流及侵蚀产沙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5 鲁建功;郭成久;魏英林;;土壤侵蚀产沙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6 杜俊;师长兴;胡大伟;王红兵;范小黎;;长江上游侵蚀产沙与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J];地理学报;2010年09期
7 张平仓,刘玉民,张仲子;皇甫川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及成因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1992年02期
8 许炯心;我国流域侵蚀产沙的地带性特征[J];科学通报;1994年11期
9 郑粉莉,唐克丽,白红英;林地开垦后坡沟侵蚀产沙关系的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94年08期
10 吴普特,陈亚宁;新疆头屯河流域侵蚀产沙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鹏;李占斌;鲁克新;;黄土区草地土壤侵蚀产沙垂直变化规律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2 蔡强国;刘纪根;;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与尺度转换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唐政洪;蔡强国;李忠武;许峰;;侵蚀产沙模型及GIS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纪根;蔡强国;唐政洪;;流域侵蚀产沙的空间尺度问题[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5 郭彦彪;李占斌;崔灵周;;黄土高原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规律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6 唐政洪;蔡强国;许峰;王忠科;吴淑安;;基于GIS的农林复合经营的侵蚀控制模拟研究[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姚文艺 王玲玲;侵蚀产沙的动力-植被调控机制[N];中国水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魏霞;黄土高原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动力过程与调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建祥;近30年河龙区间侵蚀产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3 崔灵周;流域降雨侵蚀产沙与地貌形态特征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花利忠;基于AnnAGNPS模型的流域侵蚀产沙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5 秦富仓;黄土地区流域森林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侯建才;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示踪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具瑞;小流域侵蚀产沙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王志杰;延河流域植被与侵蚀产沙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叶俊道;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与侵蚀产沙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前进;基于GIS的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研究——以晋西王家沟流域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刘纪根;坡耕地施加PAM降雨入渗产流及侵蚀产沙规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廖义善;基于GIS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侵蚀产沙模拟及尺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张建波;基于DEM的流域地貌形态特征量化及侵蚀产沙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段庆彬;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对径流与侵蚀产沙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王贞;神东煤田不同下垫面侵蚀产沙规律及水动力参数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本文编号:1710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10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