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城市地表黑碳的空间分异研究
本文选题:黑碳 + 矿业城市 ; 参考:《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地表黑碳(Black carbon,BC)的积累对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具有100多年采矿历史的矿业城市焦作市为研究区,选择四种代表性的地表(耕地、林地、城市绿地、道路),研究不同地表类型景观土壤BC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对焦作市矿区119个样本农田土壤有机碳(TOC)和BC含量的测定,研究采煤影响区与非采煤影响区农田土壤中BC的空间积累分布规律及对TOC的贡献,比较其含量与土壤深度、距矿井作业区和公路距离等的关系。林地采集42个土壤样本,主要是研究经济林和生态恢复林BC的空间分异特征。城市绿地的研究样本是从河南省焦作市的龙源湖公园与焦西生态园以及道路绿廊取33个样本点93个样本。通过样本的数据分析来研究焦作市绿地土壤BC的分布格局。采集26个道路灰尘样本,研究焦作市各主干道南北向与东西向道路的BC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煤影响区耕地土壤中的BC含量和TOC含量都明显高于非采煤影响区。两种类型耕地土壤BC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深,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煤影响区耕地土壤BC含量随距电厂距离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采煤影响区公路附近耕地土壤BC含量随距公路的距离增大而递减。焦作市的绿地土壤BC和TOC含量高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与焦作市的重工业分布格局具有相关性。道路地表灰尘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农田与绿地土壤,而且不同道路上的含量有所不同,靠近矿山地区的道路上BC含量相当高,达到80%以上,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由于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的影响,道路地表灰尘BC的含量也相当高,而相对较偏远的地区,道路地表灰尘BC含量相对较低。
[Abstract]:The accumulation of black carbon carbon (BCC) on the surfac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aking Jiaozuo City, a mining city with a mining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as the study area, four typical surface areas (cultivated land, woodland, urban green space and road)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soil BC of different surface typ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 operation area and road distance.Forty-two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restland to study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BC between economic fores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est.The research sample of urban green space is 93 samples from Longyuan Lake Park and Jiaoxi Ecological Park in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and the Green Corridor of Road.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BC in green land soil of Jiaozuo City was studied by data analysis.26 road dus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BC in every main road in Jiaozu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BC and TOC in cultivated land in the area affected by coal min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area affected by non-coal mining.The BC content of the two types of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The BC content of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 with the distance from power plant, which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The BC content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area affected by coal mining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highway.The content of BC and TOC in green soil of Jiaozuo city is high and has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eavy industry in Jiaozuo city.The content of road surface dus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farmland and greenbelt soil, and the content on different roads is different. The BC content on the road near mine area is quite high, reaching more than 80%.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SW, the BC content of road surface dust is also very high, and the BC content of road surface dust is relatively low in relatively remote areas.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1.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元;矿业城市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08期
2 朱训;关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报告[J];今日国土;2002年04期
3 杨玲;矿业城市研究综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年05期
4 樊杰,孙威,傅小锋;我国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成因与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1期
5 夏英煌;王文;;探讨矿业城市发展与创新之路[J];中国矿业;2008年05期
6 关凤峻,胡小平,蒋少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关键在结构调整[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9年08期
7 阿里木江,王晓峰;西北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吕国平,刘法宪;矿业城市:调整生命周期 促进可持续发展——由“矿竭城衰”现象引发的思考[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05期
9 李广洲;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城市发展的问题和建议[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10期
10 朱训;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国土资源;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以诚;;矿业城市研究回眸与展望[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2 夏英煌;李晓莉;罗晓玲;;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与创新的探讨[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方敏;陈俊楠;;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A];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论文集[C];2009年
4 田承忠;;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思考[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李保贤;康鸳鸯;;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构思—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6 陈佩富;;用科学的发展观 规划我国的矿业城市[A];冶金技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周丹;宋芳晓;安艺;;从“空城”现象探讨矿业城市发展的动力机理[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8 曹志新;;关于对资源型矿业城市补偿机制的几点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李鹤;张平宇;;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余星涤;;矿业城市二元经济结构对房地价格的影响[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依法合理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 朱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矿业城市转型[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朱训;用阶梯式发展论指导矿业城市转型[N];中国矿业报;2014年
3 余爽;矿业城市:要治“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1年
4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 朱训;矿业城市转型之道[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吴岗 叶维延;矿业城市如何面对资源衰竭[N];中国国土资源报(地矿版);2000年
6 ;中国矿业城市生死大转型[N];经理日报;2005年
7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 朱训;关于建设和谐矿业城市的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王衡;关注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9 张丽莉;中矿联举行矿业城市工委会工作座谈会[N];长白山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平;第八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将在白山举行[N];中国矿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羽;湖南省矿业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杨宁;基于熵理论的矿业城市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陈丹;矿业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毕普云;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李春明;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资源经济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刘抚英;中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协同再生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7 万会;我国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项泾渭;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任勇;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沈镭;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与案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红姣;黑龙江省矿业城市转型与接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曲臣;矿业城市转型风险分析与规避[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3 饶永恒;基于土地利用的矿业城市生态控制区划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吕洋;矿业城市地表黑碳的空间分异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丁博;老年期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李佳;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7 瓮婕婕;矿业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8 蒋君;非正式制度在我国矿业城市转型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潘竞涛;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10 胡杰荣;矿业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1731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3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