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定位施肥对黄绵土区作物产量及养分回收率的影响
本文选题:长期施肥 + 黄土高原 ; 参考:《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通过近30年(1981—201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系统研究长期施肥对黄绵土区作物产量及养分累积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在显著增加小麦、油菜和胡麻3种作物产量的同时小麦产量年际间的稳定性也显著提高,化肥配施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增产和稳产效果更佳;施用有机肥处理和不施用有机肥处理,氮磷配施(NP)及氮磷钾配施(NPK)的增产效应都随试验年限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与试验年限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用氮肥(N)、氮磷配施(NP)及氮磷钾配施(NPK)的平均增产效应分别为745、1 413 kg·hm-2和1474 kg·hm-2,有机肥的平均增产效应为983 kg·hm-2;不同施肥处理中,氮磷(NP)配合施用及氮磷钾(NPK)配施处理氮和磷的累积回收率最高,分别为44.35%、44.55%和15.11%、15.35%;施用有机肥降低了氮和磷的累积回收率,有机肥与氮磷(MNP)及有机肥与氮磷钾(MNP)配施处理氮和磷的累积回收率分别为30.41%、32.07%和9.95%、9.70%;氮磷钾(NPK)处理钾的累积回收率最高,为14.25%,同样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钾的累积回收率。
[Abstract]:The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crop yield and nutrient accumulation efficiency in loess soil area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rough a long-term location-based experiment in recent 30 years (1981-201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organic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yield of wheat, rapeseed and flax, as well as the interannual stability of wheat yield.The effects of fertilizer combination and organic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 on increasing yield and stable yield were better, and the effects of 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 and no 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 on increasing yield of NPK and NPK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extension of experimental years.The cumulative recovery rates of N and P were 44.35% and 15.111.35%, respectively, and the cumulative recovery rates of N and P were decreased by applying organic fertilizer.The cumulative recoveri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32.07% and 9.959.70, respectively, for organic fertilizer and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organic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respectively, and the cumulative recovery for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were the highest (14.25%) in NPK treatment, and the accumulative recovery rate of potassium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organic fertilizer was applied.
【作者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低产田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2012BAD05B06)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专项“甘肃省土壤肥料长期定位协同研究”(2015GAAS14) “十二五”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粮食主产区土壤肥力演变与培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3005)
【分类号】:S1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香芝;;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J];农技服务;2009年06期
2 王纯枝;李良涛;陈健;刘明强;宇振荣;;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06期
3 ;(2)全国各省区各种作物产量统计表[J];地理学报;1936年01期
4 ;什么叫回归和回归系数?什么叫相关和相关系数?[J];甘肃农业科技;1978年01期
5 刘福英;;合理调配肥料的原则[J];农业科学实验;1983年06期
6 ;什么叫回归和回归系数?什么叫相关和相关系数?[J];陕西农业科学;1977年07期
7 段道怀;世界作物产量简况[J];农业信息探索;1990年02期
8 杜修学,卞敏,杨焕金,周卫东,张升;农桐间作光和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91年01期
9 拉巴,李春;浅析拉萨市作物产量与水分变化[J];西藏科技;2002年03期
10 陈靠山;提高作物产量和抗病性的策略和关键技术[J];世界农药;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匡廷云;赵明;卢从明;白克智;焦德茂;张荣铣;李良璧;;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力争作物产量的突破[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宇万太;张璐;马强;;辽宁潮棕壤长期定位试验下肥料对作物产量的贡献[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麦稻轮作制下耕作措施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霞;李辉信;胡锋;沈其荣;陈小云;仓龙;;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C、N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利;樊明寿;;利用SPSS进行作物产量与施肥量关系的线性加平台回归模型拟合[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路明;;序[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海刚;黄治平;杜会英;王风;张克强;;RZWQM模型的研究进展[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廖华明;罗林明;王显报;王胜;袁春花;;栽培制度对麦田病虫群落组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简报[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百战;吕翔;赵杰;孙磊;;气候变化对秋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适应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阎同生;徐东瑞;;应用GIS开发河北省富钾岩石的研究[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梅;粮食安全有保障 主产作物产量可动态预报[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杨方宇;黄村今年秋季作物产量再创历史新高[N];衡水日报;2011年
3 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 田欢;中国土壤硼元素缺乏影响作物产量[N];农资导报;2006年
4 杨海燕 记者 徐光胜;微生物菌活化土壤作物产量大增[N];哈尔滨日报;2009年
5 记者 于宁;增强土壤肥力 提高作物产量[N];吉林日报;2006年
6 王忠怀;科学施肥: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N];辽源日报;2006年
7 上海农科热线供稿;及时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N];东方城乡报;2009年
8 翟洪民 刘传珍;茬口倒得顺 粮食装满囤[N];农民日报;2004年
9 ;作物产量庞大 市场需求旺盛[N];期货日报;2003年
10 云南省土肥站 刘友林;科学施肥的五个基本定律[N];云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忠芳;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和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刘爽;耕作施肥对土壤水热和养分及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3 周丽敏;黄土高原双垄覆膜和地槽集水技术对土壤水温、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4 刘长安;施肥、覆膜和耕作方式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5 李焕春;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带旱耕地土壤特性及生产力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林;稻—菜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2 叶英新;生物质炭施用两年后黄淮海平原黄潮土土壤性质、作物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靖彦;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旱地红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国清;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和养分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袁率;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韩霜;土壤、施肥及气候因素对作物产量贡献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陈晨;黄土丘陵沟壑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动态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荣合;不同的施肥措施对新造梯田土壤质量和作物作物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9 宋永林;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和褐潮土肥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刘禹池;保护性耕作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1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4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