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水稻秸秆还田时间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3 00:12

  本文选题:桔秆还田 + 多样性 ; 参考:《生态学报》2017年13期


【摘要】:为揭示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秸秆还田90,180,270 d和360 d的土壤真菌基因丰度和群落结构组成演变趋势,并利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土壤真菌群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H、R和E)显著增加,在360 d时达到最高。对DGGE图谱的特征条带进行胶回收、测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土壤真菌主要种群包括:接合菌(Zygomycete sp.)、盐腐霉菌(Pythium salinum)、肉盘菌(Uncultured Sarcosomataceae)、牛粪盘菌(Ascobolus stercorarius)、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青霉菌(Penicillium sp.)、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和疏绵状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灰绿曲霉菌(Aspergillus glaucus)、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其中青霉菌(Penicillium sp.)、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在90 d时成为新的优势菌群。RDA分析表明,90 d和180 d秸秆还田与对照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类似,270 d和360 d的秸秆还田与对照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有机碳、pH和速效磷是引起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素。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long-term effect of returning rice straw to soil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genetic abundance of soil fungi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of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PCR-DGGE techniques at 90180270 and 360d after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studied by redundancy analysis (RD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w returning time, the population number and diversity index of soil fungi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at 360 days.The characteristic bands of DGGE were recovered by gel, sequenced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And Thermomyces lanuginosuschus, Aspergillus glaucusus, Polymyxa graminisus and Acremonium sp. among them Penicillium sp., Aspergillus sp.)And Acremonium sp.)It has the ability to degrade cellulose, while Acremonium sp.)The results of RD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ontrol soil at 90 d and 180 d, which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ontrol soil at 270 d and 360 d.Soil organic carbon pH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d the variation of soil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作者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500461) 上海市农委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15)第4-3号) 上海市市级农口系统青年人才成长计划(沪农青字(2015)第1-30号) 上海市农科院青年科技人员“助跑”计划(ZP17);上海市农科院科技发展基金(农科发2013(03)
【分类号】:S141.4;S1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和,唐嘉义,何永宏,刘云龙;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名录初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张yN,王涛,姜锡然,裴月湖,齐秀兰,华会明,冯宝民;云南土壤真菌07-11号菌株中的活性成分[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1年06期

3 李钧敏,金则新;土壤可培养真菌RAPD扩增条件的优化[J];土壤通报;2004年03期

4 张晶,张惠文,李新宇,张成刚;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0期

5 吕国忠;孙晓东;李贺;;东北地区保护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方羽生;李小妮;黄田福;高永峰;王奕恒;;菜地和稻田土壤真菌的分离方法比较[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张于光;张小全;曲良建;肖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8 刘会梅;张天宇;;土壤真菌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陈来红;董红丽;马万里;张永明;;准格尔露天矿区复垦过程中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变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10 许坤一 ,陈有为 ,杨丽源 ,李绍兰;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常绿阔叶林下土壤真菌分布动态的观察[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俊忠;傅本重;刘丽;张东华;;东祁连山三种高寒灌丛可培养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惠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土壤真菌拮抗功能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夏强;秦冰;王雅楠;陈晶晶;陶少强;朱林;;麦玉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荣;陈占全;薛泉宏;李松龄;;青海省湟水流域土壤真菌数量和种类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家和;唐嘉义;何永宏;刘云龙;;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名录初报[A];中国植病学会西南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何寻阳;苏以荣;王克林;傅伟;张笑楠;;桂西北移民迁入区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真菌种群及其多样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2 范丙全;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璐;辽宁碱蓬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病原拮抗菌的筛选[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贺斐;典型栎林土壤真菌及外生菌根真菌对立地环境与Cd污染的响应[D];济南大学;2016年

3 王佳悦;若尔盖湿地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生态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刘新;增氮增雨对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时冬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6 徐严;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真菌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7 白雪;四川省甘孜州土壤真菌的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8 邵宝林;横断山北部高山区土壤真菌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9 汤世博;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真菌种群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10 高玉峰;河北保护地蔬菜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2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42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