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塌陷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塌陷 + 理化性质 ; 参考:《土壤》2016年01期
【摘要】:煤矿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并改变原有土壤理化性质。为了更好地开展矿区土地复垦,进行土壤重构,必须要对塌陷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综述了塌陷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后塌陷区土壤理化性质研究方向,为塌陷区土壤理化特性变化机理揭示提供指导。
[Abstract]:Coal mining results in the collapse of the surface and chang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original soil.In order to carry out land reclamation and soil reconstruction in mining area,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subsidence area.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collapse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reviewed,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subsidence area are put forward.It provides guidance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subsidence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528)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11007-4)资助
【分类号】:S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丽娟;王海邻;胡斌;李东艳;;煤矿塌陷区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分布及相关研究——以焦作韩王庄矿塌陷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2 赵红梅;张发旺;宋亚新;荆恩春;卫文;韩占涛;;大柳塔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3 何金军;魏江生;贺晓;卢立娜;牛香;;采煤塌陷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2期
4 王健;武飞;高永;贺晓;张勇;严喜斌;方彪;;风沙土机械组成、容重和孔隙度对采煤塌陷的响应[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吴艳茹;;半干旱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壤性质影响进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王莉;张强;牛西午;杨治平;张建杰;;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世光;廖铁军;王珂;林芬芳;;土壤质量及其时空变异[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饶丽娜;马礼;;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沽源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3 宋兆璞;刘畅;赵凯;徐剑波;;基于RBF神经网络耕地土壤全氮插值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4 杨智杰;崔纪超;谢锦升;陈光水;杨玉盛;;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5 张俊华;李国栋;南忠仁;肖洪浪;;黑河绿洲区耕作影响下的土壤粒径分布及其与有机碳的关系[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6 闫晗;;土壤的生物学指标在矿区侵蚀土壤研究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7 刘慧;潘志华;周蒙蒙;张璐阳;安萍莉;潘学标;妥德宝;赵沛义;;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退耕方式对生态健康的影响——以武川县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1期
8 信忠保;余新晓;张满良;李庆云;李海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2年03期
9 杨敏;陈国建;韦杰;何干皓;李培霞;郑红丽;;坡改梯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ZHANG Fawang;SONG Yaxin;ZHAO Hongmei;HAN Zhantao;WANG Dong;;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Recharge in the Circumstances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in the Shen-Dong Coal Field,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闫晗;吴祥云;黄静;;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全国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姜秋香;付强;;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特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大伟;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仿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秦建成;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袁巧霞;温室栽培土壤硝酸盐累积的水、热、氮耦合效应及其神经网络预测[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林芬芳;不同尺度土壤质量空间变异机理、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志斌;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和Scorpan模型的土壤有机质空间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岳辉;采煤沉陷区受损根系菌根修复机理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张玲娥;典型县域耕地肥力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力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范文杰;冀东平原地区土壤肥力及其分异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9 聂俊丽;基于地质雷达技术的采煤对浅部地层含水量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连刚;不同经营方式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2 吴静;村镇土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幸潇潇;黄竹林平衡施肥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叶片养分诊断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启权;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土壤属性信息空间插值方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5 赵汝东;北京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养分肥力综合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张春荣;典型草原栗钙土层厚度模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7 姜秋香;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水分特性空间变异规律研究及精准灌溉的实施[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詹林庆;水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及肥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陈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超;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特性分析和农田干旱评估[D];清华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巩R,
本文编号:1767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6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