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大麦-双季稻种植方式中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本文选题:不同施肥 + 双季稻田复种 ; 参考:《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是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施肥措施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关系密切。本文的目的在于探明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应用Biolog技术分析了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LOM)、60%有机肥+40%化肥(HOM)、无肥对照(CK)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成熟期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从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角度评价施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MF、LOM和HOM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RF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低于CK处理。在大麦成熟期,Richness和Shannon指数大小顺序均表现为:HOMLOMRFCKMF,Mc Intosh指数均以HOM和LOM处理为最高,其次为RF和CK处理,MF处理最低。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碳源主要为氨基酸类和糖类,不同施肥处理间碳源利用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了不同影响,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维持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Abstract]:[objectiv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s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soil quality change, and fertilization measur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asures on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Biolog techniqu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the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rhizosphere soil in the double cropping rice field at the mature stage of barle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the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the double cropping rice field at the mature stage of barley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30% organic fertilizer, 70% organic fertilizer, 60% organic fertilizer, 40% organic fertilizer, 40%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40% CK, respectively.The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soil quality were evalua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rhizosphere soil. [results] the utilization of carbon sources in barley rhizosphere soil treated with MFLOM and HO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atments.However, the utilization of carbon in rhizosphere soil of barley treated with RF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K.At the mature stage of barley, the order of Shannon index and Richness index showed that the Intosh index of HOM and LOM were the highest, and that of RF and CK treatments were the lowest.The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soil microbial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showed that the main carbon source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utilization of barley rhizosphere were amino acids and sugars.[conclusio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barley rhizosphere soil.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was beneficial to maintain the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rhizosphere of paddy fields.
【作者单位】: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省宁乡县农业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对长期施肥措施的响应机制”(31571591);“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田甲烷氧化菌多样性及活性影响的研究”(31201178)
【分类号】:S154.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北成;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无竞争多样性[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2期
2 张瑞福,崔中利,李顺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方法进展[J];土壤;2004年05期
3 王光华;金剑;徐美娜;刘晓冰;;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年05期
4 姚晓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年S1期
5 龚明;王进;;甲胺磷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平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方艳;王秋霞;颜冬冬;毛连纲;郭美霞;燕平梅;曹坳程;;二甲基二硫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7 刘国华;叶正芳;吴为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法:从培养到非培养[J];生态学报;2012年14期
8 华建峰;林先贵;蒋倩;张华勇;陈茜;殷云龙;;砷矿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9 白清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化学估价方法[J];农业环境保护;1997年06期
10 姚圣梅,杨晓红,郑雪虹,刘雄德;蔬菜大棚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J];中国蔬菜;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倩;王先之;沈禹颖;南志标;;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下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马驿;陈杖榴;;恩诺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焦少俊;单正军;葛峰;;四环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陆文龙;刘秋萌;孙文田;谢忠雷;;外源镉对暗棕壤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章家恩;高爱霞;徐华勤;;玉米/花生间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不同处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根林;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多样性指数的度量[D];南京大学;2012年
3 王能飞;南北极近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韩雪梅;地上植物、地球化学元素及电池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月;三种外来菊科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2 林黎;滩涂围垦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氨氧化功能群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郭鹏鹏;两种相同碳链长度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孙鹂;红壤地区三种母质土壤长期熟化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王淼;黑龙江省东部林区耕作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小倩;黑龙江省不同经度耕作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肖鸿光;两种外来植物共同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复合影响[D];江苏大学;2016年
8 杜毅飞;渭北苹果园生草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魏倩倩;白三叶返园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秦雷;图们江下游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延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67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67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