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油松侧柏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本文选题: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 碳源利用 ; 参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为探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造林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朝阳市建平县白山林场试验区油松纯林(YC)、无植物种植土壤(NP)和油松-侧柏二者的混交林(YB)为研究对象,运用Biolog-Eco技术,对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对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总碳源的利用能力(AWCD)的顺序为:YBYCNP,油松、侧柏混交林土壤微生物代谢最快,活性最强。3种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对6大碳源的利用率存在差异,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对L-天门冬酰胺、L-苯基丙氨酸、吐温40、吐温80、i-赤藓糖醇、D-甘露醇和4-羟基苯甲酸7种碳源的利用代谢能力显著高于油松纯林(p0.05)。Biolog代谢指纹图谱分析表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对吐温80的利用能力最高,AWCD值为1.6537;油松纯林土壤微生物对L-精氨酸的利用能力最高,AWCD值为1.547。主成分分析显示,YB和YC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碳源利用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相似。3种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无明显差异,物种Mclntosh指数(U)依次为YBYCNP。油松和侧柏混交后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由此可见,在辽西半干旱区营造油松-侧柏混交林是可行的。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fforestation model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latycladus orientalis on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Using pure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and mixed fores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latycladus tabulaeformis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of Baishan Forest Farm in Jianping County of Chaoy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icrobial metabolic function diversity of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models was studied by using Biolog-Eco technique.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model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abolic activitie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mode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e order of total carbon utilization capacity was:: YBYCNP,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latycladus orientalis mixed fores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6 major carbon sources among soil microbes in the most active afforestation model,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utilization of L- asparagine and L- phenylalanine in mixed forest soil microbes. The utilization and metabolism ability of seven carbon sources of Tween 40, Tween 80 i- erythritol Dmannitol and 4-hydroxybenzoic aci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ure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p0.05N. Biolog fingerprint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soil microbes in mixed forest had the highest utilization capacity of Tween 80. The value of AWCD was 1.6537, and that of soil microorganism in pure fores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was 1.547.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YB and YC had similar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patterns, but the metabolic function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3.The soil microbial Shannon index (H) and the Simpson index (D)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Mclntosh index of species was YBYCNP. When mixed with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latycladus orientalis,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could be improved. Thus, it is feasible to construct mixed fores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latycladus orientalis in semi-arid area of western Liaoning.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环境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面上项目(201304216);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重点项目(201404303-05)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4106)
【分类号】:S7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北成;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无竞争多样性[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2期
2 张瑞福,崔中利,李顺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方法进展[J];土壤;2004年05期
3 王光华;金剑;徐美娜;刘晓冰;;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年05期
4 姚晓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年S1期
5 龚明;王进;;甲胺磷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平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方艳;王秋霞;颜冬冬;毛连纲;郭美霞;燕平梅;曹坳程;;二甲基二硫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7 刘国华;叶正芳;吴为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法:从培养到非培养[J];生态学报;2012年14期
8 乌兰图雅;赵建宁;李刚;红梅;刘红梅;王慧;杨殿林;;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10期
9 华建峰;林先贵;蒋倩;张华勇;陈茜;殷云龙;;砷矿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10 白清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化学估价方法[J];农业环境保护;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素林;汤岳琴;吴晓磊;;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原油以及生物强化处理的响应[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波;林营志;张秋芳;;土壤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方法的软件设计与应用[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3 马驿;陈杖榴;;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波;林营志;张秋芳;;外来生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脂肪酸生物标记辅助分析软件的研制[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杨倩;王先之;沈禹颖;南志标;;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下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华建峰;林先贵;蒋倩;张华勇;殷云龙;;砷矿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任改弟;朱春梧;张华勇;朱建国;Tokida Takeshi;Hasegawa Toshihiro;贾仲君;;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土壤增温影响日本稻田微生物群落结构[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马驿;陈杖榴;;恩诺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焦少俊;单正军;葛峰;;四环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吴宇澄;张彩霞;王保战;林先贵;熊正琴;颜晓元;贾仲君;;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分析[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华南农大资环学院新肥料研究中心 刘可星 廖宗文;基于土壤生态调控的施肥防病新技术[N];农资导报;2010年
2 周飞 吴建平;森林健康成长与灌草相依相随[N];广东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飞;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孙盛楠;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对增氮增雨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于洋;两种农药对红松混交林、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王秀国;杀菌剂多菌灵高频投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生物修复[D];浙江大学;2009年
5 赵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不同处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刘根林;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多样性指数的度量[D];南京大学;2012年
7 Qaiser Hussain;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随水稻品种和生育期的变化及其农田温室气体释放意义[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能飞;南北极近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韩雪梅;地上植物、地球化学元素及电池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林贵兵;丹参栽培土壤适宜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月;三种外来菊科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2 林黎;滩涂围垦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氨氧化功能群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郭鹏鹏;两种相同碳链长度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孙鹂;红壤地区三种母质土壤长期熟化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王淼;黑龙江省东部林区耕作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小倩;黑龙江省不同经度耕作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韩潼;不同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8 郑乔舒;一年生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D];清华大学;2015年
9 罗影;不同种植模式对胡麻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肖鸿光;两种外来植物共同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复合影响[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95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95855.html